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135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卷首语 《大吴会典河防》载:\"押解宗室囚车渡黄河,必备沙船二艘:首船载囚,船身阔二丈四尺,深九尺,龙骨暗刻獬豸纹于中舱,以朱砂填缝;次船护军,配玄夜司弩手三十六人,两船相距十丈,以铜锣为号。船家需呈三代户籍牒,腰牌钤玄夜司獬豸印,缺其一者,依《水律》杖责八十。\" 永熙三年七月十一,蒲州渡口的石堤浸着暮色,谢渊的獬豸冠缨凝着黄河水雾,望着两艘沙船起锚 —— 首船船舷新刷的朱漆泛着诡异的暗紫,正是七年前查抄魏王府时,从其私窑地窖起获的 \"血朱\",据《陶人录》记载,此漆需取匠人中指血混合辰砂,经七七四十九日熬炼而成。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永熙三年七月十一,子时初刻。渡船上的羊角灯在浪涛中画出猩红轨迹,将萧烈的赭衣影子碎成点点血斑,随波撞击着舱板。谢渊的绣春刀鞘紧扣舱壁青铜环,听着铁轮与河底暗礁的摩擦声,忽然触到刀柄上那道七年前砖窑血谏时留下的刻痕。

萧烈的怪笑混着浊浪拍舷声传来,赭衣故意在铁栏上蹭出血痕:\"谢御史可知,黄河九弯十八滩,滩滩都埋着前朝宗藩的冠冕?\" 他额角的血珠顺着 \"反\" 字火印流淌,在甲板上蜿蜒出魏王府私军的断刀形状 —— 与七年前黄河劫粮案贼首的纹身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