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欲加之罪何患无,铁骨冰心照汗青(第2页)
周廉的脸瞬间煞白,手中的牙笏 \"当啷\" 落地。他望着金匮内的指骨,三年前魏王府长史递来银锭的场景如潮水般涌来 —— 那时他只当是普通的铸币瑕疵,如今想来,每一道浅凹都是一声惨叫,每一滴血痕都是一条人命。他忽然想起,自己的次子戴着和田玉扳指炫耀时,那扳指的温润触感,此刻却像一块烧红的铁,烫得他浑身发颤。
谢渊从袖中取出《匠人血税账》,账册边缘的孔雀蓝水渍在阳光下格外刺眼:\"去岁霜降,周大人为次子纳征,收下的五千两 " 体面银 ",\" 他的手指划过泛黄的纸页,声音轻得像叹息,却又重得像千钧,\"换来了那枚翡翠扳指吧?可知道,这五千两银子,是匠人李五被斩断三根手指,在砖窑烧了三年砖才换来的?\"
\"你……\" 周廉盯着谢渊眼中的冷光,忽然想起那年砖窑大火。那时他途经现场,看见一个年轻御史跪在焦土上,怀里紧攥着一卷边缘焦黑的谏章,指缝间渗出的血渍染红了章首 \"匠人血书\" 四字,面前横陈着几具烧得蜷曲的尸体 —— 此刻他才惊觉,那具右手食指残缺的遗骸,正是如今封入金匮的匠人陈六。他望着谢渊手中翻动的《匠人血税账》,册页间飘落的矿渣与当年砖窑废墟的残烬别无二致,那些被他视作 \"官场常例\" 的 \"体面银\",此刻在眼中都化作了匠人断指时飞溅的血珠,颗颗砸在他“良心”上,让他喉头泛起腥甜。
永熙帝的步辇声从殿外传来,谢渊趁机将《朋党录》与骨殖装入金匮。玄铁锁 \"咔嗒\" 扣合的瞬间,他将砖窑案的匠人断指骨插入锁芯 —— 那节指骨的关节处,斜切面的角度,与周廉袖口翡翠扳指的雕纹竟分毫不差。这不是巧合,是私军砍断匠人手指时的力度,是逆党罪行的铁证,是天网恢恢的印证。
片尾:
申时初刻,谢渊独坐太庙西庑,听着祧庙传来的锁匠加固金匮的声响。他想起周廉被带走时,嘴里还在喃喃 \"体面…… 天家体面\",心中一阵悲凉 —— 所谓的 \"天家体面\",不该是包庇宗藩罪行的借口,而应是守护律法尊严的担当。太祖御笔 \"刑赏忠厚\",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用血、用骨、用一生去践行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