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179章 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第2页)

接过缰绳时,线轴缝隙里的字条硌着掌心。展开的刹那,萧栎的字迹混着北疆细沙的粗粝:\"扬州盐商的账本,藏在城隍庙第三根楹柱里。\" 谢渊忽然想起三年前的河套战场,萧栎用同样的沙子在他掌心写 \"必胜\",沙粒渗进掌纹的触感,与此刻并无二致。那时他们蹲在篝火旁,听着匠人赶制箭簇的敲击声,约定要让律法如箭,直射逆党咽喉。

晨雾中的梆子声惊起寒鸦,永熙帝突然解下腰间玉佩 —— 那是泰昌帝留下的半块残玉,裂纹如刀疤横亘玉面。\"带着,\" 帝王将玉佩塞进谢渊手中,声音发哑,\"当年在砖窑火场,老周头用这玉抵住朕心口,说 " 王爷,匠人血是热的,律法也得是热的 "。\" 玉佩的裂纹划过谢渊掌心,恍若触到运河沉尸身上的鞭痕,七年前的血腥气突然漫上喉头。

长亭外,三千羽林卫的甲胄在雾中若隐若现。萧栎递过缰绳的手顿了顿,低声道:\"魏王府地基下的匠人骨殖,河套的老匠人们都记着数。\" 他望向谢渊的目光里,有河套风雪的凛冽,更有御花园初见时的清澈 —— 那时谢渊蹲在假山下刻线轴,说 \"匠人不该是断线风筝\",而他,第一次知道世上有人把匠人命运看得比官帽更重。

片尾

申时三刻,卢沟桥的石狮子浸在落日余晖里。谢渊独坐桥边,手中的印匣沉甸甸的,像压着千万块匠人烧的砖。他摸出永熙帝给的残玉,裂纹处竟泛着淡红,恍若当年老周头掌心的血渗进了玉纹。远处漕船的号子声传来,与七年前在运河听见的一模一样,只是如今每声号子末尾,都带着不易察觉的颤音 —— 那是匠人在暗夜里盼着御史的暗号。

\"大人,\" 亲卫呈上信件,封口的獬豸暗记让谢渊心口一紧,\"王爷说,江南水匪巢穴在魏王府沉尸的河湾。\" 展开信纸,\"匠人王七的妻子,在桥头等您三年了\" 几字刺得他眼眶发疼。七年前的场景突然清晰:王七在漕船底舱,用断指在他官服上按出血手印,说 \"御史大人,我儿子才五岁,别让他也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