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墨沉冤雾锁寒窗,烛照孤心破夜长
卷首语 《大吴会典刑狱》载:\"诸司文案,皆用官印钤缝,若字迹叠压、年月舛错,主吏当黜。御史巡按得封调案卷,遇有疑狱,许会同三司勘问,违者论罪如律。\"
墨沉冤雾锁寒窗,烛照孤心破夜长
永熙六年孟春,南昌府衙的穿堂风裹挟着鄱阳湖水汽,如同一只冰冷的手,反复拨弄着案头摇曳的烛火。谢渊立在斑驳的光影里,目光死死钉在摊开的狱簿上。那些 \"抗税\" 茶农的姓名,整齐排列在泛黄的纸页间,每个字都方正如刻,间距分毫不差,工整得近乎诡异。烛光下,新墨泛着贼亮的油光,像极了宁王榷场里那些商贾算计百姓时,眼中闪烁的贪婪。
他缓缓伸出手,指腹刚触到纸面,便感受到表层墨迹微微凸起的异样。这触感瞬间让他脊背绷紧 —— 那年在魏王府查抄匠人黄册,指尖也是这般触到了精心掩饰的篡改痕迹。喉结不受控地上下滚动,谢渊取过案头银针,就着烛火灼烧片刻。火苗舔舐银针的滋滋声里,他想起那些年查过的无数冤案,每一次揭开真相,都如同在黑暗中撕开一道血口。
当银针挑开表层纸张,混合着茶渣与胶汁的特殊气味扑面而来。这气息太过熟悉,让他太阳穴突突直跳。曾几何时,他也是循着这般气味,在魏王府的密室里,找到了足以扳倒亲王的铁证。而此刻,同样的味道却在提醒他,江西的百姓,正在遭受着与当年匠人相似的苦难。那些本该用来制茶的茶叶,竟成了权贵们篡改文书的帮凶。
深吸一口气,谢渊朝着案卷背面呵出热气。氤氲湿气中,\"夺田换帖\" 四字如从地底爬出的冤魂,缓缓显形。字迹歪斜扭曲,每一笔的颤抖都仿佛带着呜咽。他的手指轻轻抚过纸面,仿佛触到了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 —— 那些在茶山上被霜雪磨出硬茧的手,此刻却被衙役死死按住,被迫写下将自己送入牢狱的 \"罪证\"。恍惚间,江宁织工咬着笔杆写下血书的模样,与眼前的画面重叠,刺痛着他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