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第2页)
窗外传来竹枝折断的脆响,谢渊望着院中被积雪压弯的湘妃竹,忽然想起江西抗税茶农王大旺 —— 他临死前用竹片刻下隐田边界,竹片上的血痕,与眼前官员尸格的咽喉伤同样深峻。\"取竹片来,\" 他忽然开口,\"把各地茶农的冤状,都刻在竹牍上。\"
周立捧着一摞竹牍回来时,谢渊正在用茶水浸泡竹片:\"《洗冤集录》说,\" 他指着竹片上渐渐显形的茶渍,\"茶汁入竹三分,\" 验印锥在竹牍边缘刻下第一笔,\"就像茶农的血,渗进土地深处。\"
第一片竹牍刻庐州茶农的税赋清单,第二片刻扬州茶商的火漆封船记录,刻到第三片时,谢渊的指尖被竹刺划破,血珠滴在 \"军屯\" 二字上,竟与玉牒链的朱砂标记同样红艳。他忽然轻笑,这血痕,不正是最好的证据?
\"大人,镇刑司的人来了。\" 周立的声音带着警惕。
镇刑司佥事王承业的蟒纹补服扫过门槛,目光落在案头竹牍上:\"谢御史这是要效仿古贤,\" 他的指尖划过 \"茶农断指\" 的刻痕,\"用竹帛书民瘼?\"
谢渊继续刻着竹牍,验印锥在 \"抗税\" 二字边缘划出锐芒:\"佥事可知,\" 竹片在掌心转动,\"这些竹牍上的每道刻痕,\" 忽然抬头,\"都是地方官的催命符?\"
王承业的手按在革带上,铜扣发出轻响:\"御史若再查下去,\" 他的视线扫过十二具尸格,\"下一个躺在验尸房的,怕是\"
\"怕是我?\" 谢渊放下验印锥,指腹按在竹片未干的血痕上,掌心的旧伤突然发烫 —— 那是在江西按察司后巷,他抱着遇刺的按察使时,对方胸口流出的血浸透官服,在他掌心烙下的火漆状疤痕。\"佥事可记得,\" 他忽然冷笑,展示掌心淡红的灼痕,\"按察使临终前,血浸透了我的官服,\" 指尖划过竹牍边缘的毛边,\"就像这竹片上的血痕,永远刻在风宪官的骨血里。\"
未时三刻,谢渊抱着十二片竹牍踏入文华殿,竹片碰撞声惊起檐角寒鸦。永熙帝的目光落在竹牍上,冕旒阴影里,谢渊看见帝王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玉牒链 —— 与襄王棺中那截分赃凭证同款。
\"谢御史又有新奏?\" 镇刑司掌印太监周应秋的声音像生锈的刀,\"上次的玉牒链,\" 他的视线扫过谢渊腰间,\"还没让御史大人知足?\"
谢渊展开竹牍,茶渍与血痕在阳光下清晰可见:\"启禀陛下,\" 竹片按地理顺序排开,\"这是庐山周边府县的民瘼图,\" 验印锥点向 \"茶农税赋\" 刻痕,\"每亩茶园赋税,\" 锥尖划过 \"军屯\" 标记,\"是寻常农田的三倍。\"
周应秋的朝珠撞出脆响:\"御史用竹片谤讪朝堂,该当何罪?\"
\"谤讪?\" 谢渊举起刻着 \"官员暴毙\" 的竹牍,\"庐州知府死时,\" 指腹抹过咽喉刻痕,\"袖中藏着隐田账册,\" 又指向 \"扬州同知\" 的竹片,\"他辞官前,\" 竹片边缘的焦痕清晰可见,\"刚把茶农血书寄给都察院。\" 忽然提高声音,\"这些竹牍不是谤讪,是三十七位抗税茶农的断指,是十二位地方官的血!\"
殿内死寂。谢渊看见太子萧桓的玉牒链在膝头轻颤,楚王萧权的幕僚悄悄退到阴影里。他知道,自己已触到了九王夺嫡的另一条暗线 —— 宁王旧部正借 \"军屯\" 之名,用茶税养私军,而那些离奇死亡的官员,不过是挡了他们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