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汉家陵阙动秋风(第2页)
周立捧着尺许高的税单,指尖被火漆印染成暗红:\"大人,每个榷场的茶税,\" 展开泛黄的账册,\"都是按 " 军屯 " 名义征收,\" 又递上卫所牒文,\"但卫所记录里,\" 指腹划过 \"军马草料\" 的批注,\"运出的却是茶饼。\"
谢渊的验印锥在舆图上圈出环形:\"十七榷场、十二卫所,\" 锥尖在中心标上 \"庐山隐田\",\"像不像个铁环?\" 忽然想起三年前在魏王旧庄,看见的正是这样的环形布防,\"宁王用榷场收税,借卫所运兵,\" 锥尖重重敲在 \"军屯\" 二字上,\"茶农们出不去、活不了,隐田就成了他的私库。\"
窗外传来衙役通报:\"大人,河工在庐水河底,捞出半片黄册!\"
谢渊起身时,验印锥带起的舆图角边,恰好露出三年前抗税茶农血书的隐田边界 —— 与眼前的榷卫铁环完全重合。他忽然明白,宁王的阴谋,早在多年前就已布下,而那些被河水浸泡的黄册残页,正是解开铁环的钥匙。
河工捧来的黄册浸满淤泥,谢渊用验印锥轻轻刮去泥渍,露出半行朱批:\"宁王府隐田三千顷\" 他的呼吸陡然一滞,这数字,比官方记载的宁王封地多出十倍。\"取《鱼鳞图册》来,\" 他的声音带着颤抖,\"比对隐田位置。\"
当黄册残页与鱼鳞图册重叠,谢渊的验印锥在舆图上划出深痕:隐田边界,竟与榷场卫所形成的铁环严丝合缝。更令他心惊的是,残页边缘的火漆痕,与宗人府焚档、襄王棺椁的火漆如出一辙 —— 这根本不是普通黄册,是宁王私扩隐田的铁证。
\"御史大人好兴致,\" 镇刑司佥事王承业的声音从门外传来,蟒纹补服沾着泥点,\"不在都察院享清福,倒在这河沟里捡破烂?\"
谢渊头也不抬,验印锥在残页 \"隐田\" 二字上画圈:\"佥事可知,\" 残页上的泥渍滴在舆图铁环中心,\"这半片黄册,\" 忽然抬头,\"能让宁王余党,\" 锥尖指向对方袖中火漆印,\"统统下狱?\"
王承业的手按在革带上,铜扣发出轻响:\"御史仅凭半片烂纸,\" 他的视线扫过黄册残页,\"就想扳倒宁王旧部?\"
\"烂纸?\" 谢渊轻笑,展开卫所牒文,\"星子镇卫所去年运出茶饼三万担,\" 又指向榷场税单,\"榷场却只记八千担,\" 忽然提高声音,\"剩下的两万二千担茶饼,\" 锥尖戳向王承业胸口,\"是不是进了宁王私军的粮库?\"
未时三刻,庐州府大堂,谢渊面对镇刑司与诏狱署的联合施压,将黄册残页、榷场税单、卫所牒文摆成铁环形状。诏狱署掌印太监周应秋的拂尘扫过黄册,泥渍沾在拂尾:\"御史用河底烂泥,\" 他的声音尖利,\"也想构陷宗室?\"
谢渊将验印锥立在铁环中心:\"公公可知,\" 锥影在黄册残页上投下阴影,\"这十七榷场,\" 指向税单上的火漆印,\"每道火漆,\" 又指向卫所牒文,\"每道关卡,\" 忽然冷笑,\"都是茶农的催命符?\"
周应秋的朝珠撞出脆响:\"御史血口喷人!\"
谢渊展开《皇明祖训》:\"祖训载,\" 他的声音在大堂回荡,\"宗室不得私设榷场。\" 又指向黄册残页,\"宁王府隐田三千顷,\" 锥尖划过榷场铁环,\"借军屯之名,行圈地之实,\" 忽然逼近,\"公公敢说,\" 指腹按在残页火漆痕上,\"对此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