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第2页)
“去查。” 谢渊将残纸小心收进油纸包,“第一,核对近三年成王府采买墨料的户部记录;第二,暗访庐山矿场,查问有无宗室私购铁砂;第三” 他的目光扫过排水沟中漂浮的槐花瓣,“盯着成王府每日进出的车马,尤其注意装载文房四宝的车辆。”
周立领命而去,谢渊却仍站在原地。他蹲下身,用帕子蘸取沟中污水,看着污水在帕子上晕开的形状,突然想起神武朝空印案中,那些用特殊墨料伪造文书的手段。此刻残纸上的铁砂、刻意的笔迹、隐晦的 “隐田”,究竟是成王的野心昭彰,还是有人借刀杀人?暮色渐浓时,他的指尖还残留着墨渍的粗糙感,而一场围绕笔墨纸砚的惊天阴谋,正在夜色中悄然蔓延。
申时初刻,刑部司房的案头上,摆着成王府近日用墨的样本。谢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墨锭截面,铁砂颗粒在阳光下清晰可见:\"韩王殿下请看,\" 他将墨锭推向前,\"松烟墨中混着三成庐山铁砂,\" 又翻开宗人府档案,\"这种配比,\" 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正是洪武朝空印案中,地方官私造文书的惯用手段。\"
韩王萧柠的手指敲打着桌面,目光落在《吴律政要》抄本上:\"成王每日抄经,\" 他忽然开口,\"却在 " 清君侧 " 旁用密写药水,\" 又望向窗外,\"这是要借太祖旧事,行攻讦之实?\"
谢渊点头,从匣中取出成王府的扇面:\"殿下看这扇面,\" 他往纸面泼水,\"隐现的 " 隐田三千顷 ",\" 又指向起笔挑钩,\"与宁王私军记录的格式,\"连墨料都相同。\"
暮色降临,临湖轩的灯火映在荷塘水面。谢渊望着案头摊开的抄经卷,忽然开口:\"殿下每日抄经,\" 他的手指划过 \"清君侧\" 三字,\"为何偏在这三字用松烟墨?\"
萧栎的手在扇面上轻轻一颤,却仍保持着温和的笑意:\"御史连本王用墨都要过问?\" 他忽然提起洪武朝旧事,\"当年太祖治空印案,\" 指节敲在《吴律政要》上,\"杀的是欺君之吏,\" 又望向谢渊,\"御史莫要学那些酷吏。\"
谢渊直视对方目光,从袖中取出残纸:\"殿下可知,\" 他将纸片放在案头,\"这上面的墨料,\" 又指向扇面,\"与赵王粮庄的隐田记录,\" 声音陡然低沉,\"用的是同一窑的松烟。\"
萧栎的笑意凝固在嘴角,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扇骨:\"御史是想说本王与赵王勾结?\" 他忽然起身,望向荷塘中的月影,\"本王不过是个闲散宗室,抄经只为静心。\"
戌时三刻,成王府的密道里,烛影摇曳。赵王萧桭盯着手中的扇面,丹砂显影的 \"隐田三千顷\" 刺痛双眼:\"成王这是要把本王拖下水?\"
萧栎的手指划过扇面字迹:\"皇兄以为,\" 他的声音里带着寒意,\"谢渊为何盯着墨料不放?\" 又指向起笔挑钩,\"当年宁王的私军标记,\" 顿了顿,\"如今出现在本王抄经里,\" 忽然冷笑,\"这是要借古讽今。\"
赵王的袖中滑出宗人府密档:\"放心,\" 他将密档投入火盆,\"庐山的松烟窑,\" 火焰映红脸庞,\"已经封了。\"
亥时的刑部司房,暴雨如鞭抽打着窗棂,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谢渊与周立围坐在斑驳的木案前,十二份墨料样本整齐排列,空气中弥漫着松烟与铁锈混杂的气息。
“取放大镜来。” 谢渊头也不抬,镊子稳稳夹住成王府的墨锭,在烛光下缓缓转动。墨锭截面的铁砂泛着暗红光泽,宛如凝固的血迹。“周立,你看这些铁砂,”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分布异常规整,倒像是用筛网筛过三遍以上。” 说着,镊子指向赵王粮庄的样本,“再对比这个,颗粒大小虽与成王府相近,可你瞧 ——” 他突然将两份样本并排放置,“成王府墨锭里的铁砂呈菱形结晶,而赵王的却是不规则多面体,看似相似,实则暗藏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