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棘门霸上徒儿戏,真将军在细柳营
卷首语 《吴史庶民传》载:\"永熙十三年冬,铸币案未结,童谣祸起。顺天府捕盲艺人,谢渊循太行松烟之墨、青州硝石,竟扯出宁王旧部暗潮。九王逐鹿,童谣为刃,朝堂波谲云诡,社稷危如累卵。\" 当盲艺人鞋底的徽记在烛火下显露,一场以舆论为剑的隐秘厮杀,正将诸王的野心与算计暴露无遗。
\"棘门霸上徒儿戏,真将军在细柳营。\"
永熙十三年腊月,凛冽北风裹挟着细雪掠过京城街巷。铸币案引发的恐慌如瘟疫蔓延,钱庄外挤满攥着私钱的百姓,他们呼出的白气在寒空中凝成霜花,\"私钱贬值,官银难求\" 的哭喊与掌柜推搡的叫骂声混作一团。街边茶馆的竹帘被风吹得噼啪作响,卖炊饼的老汉边揉面边嘟囔:\"九子争珠玉,百姓泣寒庐\",提篮卖花的妇人哄孩子时,也不自觉哼出 \"齐王的秤,宁王的炉,烧尽人间苦\"。这些词句如带刺的藤蔓,缠绕着每个路人的耳膜,更刺痛了顺天府尹王诚的心。
王诚的官轿在童谣声中缓缓穿行,轿帘内他捏着密信的手微微发颤。信中 \"童谣暗指齐王,速办\" 的字迹墨迹未干,落款火漆印泛着暗红,与齐王私军文书上特有的硝石混着朱砂的成分如出一辙。他用帕子擦了擦额角的冷汗,心中暗忖:\"齐王势大,若不处置,必遭怪罪;可贸然抓人,又恐引火烧身\"
顺天府大牢的腐臭混着血腥气扑面而来,盲艺人陈阿三蜷缩在霉斑遍布的稻草堆里,粗布单衣上结着干涸的污渍。他空洞的眼窝转向牢顶漏下的月光,那双磨破的麻鞋在墙根投出诡异的影子 —— 鞋底边缘,用暗红丝线绣着的云纹徽记,正随着火把明灭若隐若现。
王诚捏着白绸帕掩住口鼻,皂靴碾过满地污秽踏入牢房。瞥见鞋底徽记的刹那,他喉头猛地滚动,袍下的手指死死攥住腰间玉带扣。\"把人看好。\" 他刻意压低的嗓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任何人求见,一律\" 话音未落,转身时锦缎官袍的广袖扫过狱卒怀中的账本,泛黄纸页哗啦散开,夹层里半张写满童谣的残页飘落,露出边缘参差不齐的竹纤维毛边。王诚瞳孔骤缩 —— 这种带着太行山特有的细密纹路,分明与去年赵王府榷场走私案的记账用纸如出一辙。
当夜,王诚书房的窗纸映出不停晃动的人影。案头摊开的《大吴律》被反复翻至 \"诽谤朝廷\" 条目,朱砂批注在烛火下泛着血光。他抓着写满童谣的宣纸来回踱步,额角青筋随着急促的呼吸突突跳动:\"按律当斩,可齐王的密信\" 突然将纸张狠狠塞进火盆,火苗瞬间吞噬 \"烧尽人间苦\" 几字。就在这时,窗棂传来极轻的叩击声,他猛地转身,只见窗外黑影晃动,月光透过窗纸缝隙,将齐王密使腰间的火漆令牌投影在墙上,与他袖中那封尚未拆开的密信落款如出一辙。冷汗顺着脊背滑进裤腰,他盯着逐渐卷曲的灰烬,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保了齐王,御史台那帮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