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266章 金銮殿上玉音沉,储位安危系寸心(第2页)

周立捧着《太子府用印流水账》的手微微发颤,黄绫封面上的 \"萧桓\" 二字被烛火映得通红:\"大人,印泥里的丹砂颗粒\"

\"取三日前的寿宴签到簿。\" 谢渊的银针精准刺入落款处的朱砂印泥,挑出未研细的丹砂颗粒置于瓷盘,\"《司礼监印泥规制》明载,干结印泥需在卯时初刻销毁,\" 他对照账本上的废弃记录,指尖敲打着签到簿上的相同颗粒,\"而太子用的,正是本该昨日销毁的旧泥 ——\" 冷笑一声,\"印泥干结时的龟裂纹路,与三日前的寿宴签如出一辙。\"

最致命的破绽来自封口浆糊。谢渊用火折子烘烤封缄处,松脂香气混着焦麦味迅速扩散:\"《宫闱用度则例》卷十三,\" 他展开每月朔日的配方记录,关中小麦与庐山枯松的配比清晰在目,\"太子府朔日必用此糊,\" 又望向窗外的满月,\"但政变发生在望日,\" 声音陡然冷如冰锥,\"为何会用三日前的旧浆糊?——\" 他举起烘烤后的浆糊残渣,\"焦痕显示,这是重复加热至少三次的痕迹。\"

谢渊亲手解开太子亲军的锁子甲,内衬棉絮在烛光下泛着异常的白:\"《工部物料簿》齐地篇,\" 他的手指碾过棉絮中的盐碱结晶,在放大镜下呈现八面体结构,\"滨海棉田的棉絮含氯化钠结晶,\" 又指向垂首而立的亲军统领,\"你说昨夜宿卫宫中,\" 指尖捏起结晶对着火光,\"齐地棉絮如何穿过西华门的防潮闸?\"

周立递来《司天监星图》,图上的玄武七宿用朱砂勾勒清晰:\"大人,护心镜的绣纹\"

\"斗宿错成牛宿。\" 谢渊的放大镜对准绣线,靛蓝染料中渗出的红色丝线在镜下显形,\"与三日前太子府定制的星纹屏风,\" 他取出工匠画样,指尖划过 \"应天绣局刘娘子\" 的落款,\"同出自赵王封地的绣工 ——\" 目光扫过太子,\"她随赵王进香团进京不过半月。\"

甲叶连接处的铜锈在验铁石下迸出火星,谢渊的验锤敲出钝响:\"孔雀蓝锈,\" 他对照赵王铁坊的矿脉档案,矿砂样本在木匣中泛着青灰色,\"含砷量比官炉高五成,\" 又指向《武库甲仗谱》上的禁铸令,\"与二十年前废太子私军甲胄的矿脉特征,\" 声音如刀,\"分毫不差。\"

谢渊拾起最大的夔龙纹残片,《内府玉器图谱》在御案上翻开,三趾龙纹的描金图示与残片形成刺目对比:\"永兴年制玉如意,\" 他的手指划过图谱上的三趾,\"应为三趾以示臣子礼,\" 又举起残片,四趾龙爪的阴刻线在火光下格外清晰,\"此残片四趾,\" 龙目处的 \"兴\" 字金箔微微卷曲,\"正是二十年前废太子府的旧制 ——\" 他忽然提高声音,\"龙目嵌金,暗合「永兴定乱」典故,\" 目光扫过太子,\"这是何意?\"

永熙帝的龙袍在穿堂风中扬起,十二章纹上的星辰日月金线猎猎作响,与残片上的四趾夔龙纹在晨光中形成明暗对峙。他的手指重重划过御案上的《皇吴祖训》,指尖在 \"宗藩禁例\" 篇留下深深的压痕:\"按兵不动是欺君,\" 指节敲打着夔龙残片,青玉碎屑飞溅在《勤王备录》的落款处,\"私换甲胄是谋逆,\" 声音陡然拔高,\"效仿废储 ——\" 目光扫过殿中噤声的朝臣,\"是动摇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