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273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第2页)

正月初八,早朝。永熙帝萧睿掌心的玉镇纸让谢渊心弦紧绷。他借奉茶之机瞥见镇纸底面,白玉水线走向与秦王查案的黑驼山矿脉地图严丝合缝,墨玉部分的云纹弧度,恰是赵王锦袍的织纹图案。

\"永兴三年铭文。\" 谢渊退下时看见镇纸侧边的阴刻,西域白玉、塞北墨玉、楚地青玉嵌合而成,\"白玉对应秦王屯田的西域渠坝,墨玉暗合赵王开海禁的塞北航线,青玉正是楚王中立的楚地铜矿。\" 他望着成王朝服上沾着的明矾粉,那是丹霞墨的罪证,忽然明白帝王的试探早已写在掌中之物:用三地玉料,考较三位皇子对天下资源的掌控力。

金銮殿的烛火映着诸王的朝服,谢渊忽然想起《皇舆资源图》上的标记,那些他曾以为无关的矿脉、织坊、工坊,此刻都在帝王的镇纸中找到了归处。原来最高明的权谋,从来都藏在最寻常的器物里。

巳时,谢渊将三案证物铺在《黄河图》屏风前。凶刀铁砂与卷宗松脂在黑驼山矿脉交汇,锦袍棉絮与验尸格目辰砂在走私渠道碰头,刑部文书帘纹与帝王镇纸水线在运输网络重合。

\"秦王的技术查证力,赵王的资源调度力,成王的制度洞察力。\" 谢渊用朱砂在屏风上圈出三个红点,颜料在屏风上晕染开来,像三滴未干的血,\"陛下借冤案试探,实则是用物质证据链,丈量每个皇子治世的斤两。\"

周立看着谢渊通红的眼眶,想起那年在铁坊废墟,谢渊抱着工匠焦尸发誓要查清水落石出的模样。此刻的屏风上,黄河水患图的浊浪仿佛化作诸王的权谋,在证据链中翻涌。

正月初九,文华殿的烛火将诸王的影子投在殿柱上,像群张牙舞爪的怪兽。谢渊抱着证物踏入时,秦王的玄甲在火光中泛着冷光。殿内烛影摇红。谢渊抱着贴满签条的证物匣踏入时,秦王萧槿的玄甲在烛火下泛着冷冽的光,赵王萧桭的金丝蟒袍华贵得刺目,成王萧栎摩挲玉扳指的动作带着几分刻意的镇定。

\"谢御史断案,何时开始看矿脉松脂了?\" 秦王的声音像出鞘的刀,殿内温度骤降。

谢渊解开素帛包裹的凶刀,八面体铁砂结晶在烛火下折射出冷光:

\" 回秦王殿下,断案当循三证:

其一,刀刃嵌黑驼山私矿伴生矿晶,《工部矿脉图谱》卷七载其晶型为八面体,与三年前兵器车查扣的走私铁矿完全一致 —— 此证链铁矿来源;

其二,刀柄缠绳浸油含庐山枯松脂,《赵王铁坊淬火录》戊申年档记载,该坊专用此脂改良硬度,与铁坊爆炸案残留物同源 —— 此证链锻造工艺;

其三,验尸格目朱砂批注含过量辰砂,《司礼监用墨则例》载秦王榷场密信墨料必加三成辰砂固色,与格目墨迹光谱吻合 —— 此证链文书造假。\"

他的手指划过凶刀血槽:\"三证环扣,殿下断的不是案,是借矿脉杀人立威,以三十七名工匠的性命,为私军淬火工艺做祭!\"

赵王的蟒袍发出窸窣声响,袖口金丝在暗处闪烁:\"漕运粮长的锦袍,是朝廷恩典,容不得诋毁。\"

谢渊抖开锦袍,盐碱结晶如细雪飘落:

\" 赵王殿下可知,这锦缎有三重破绽?

其一,锦面五枚缎织法虽为江南织造贡品,《尚宝司织作则例》载其经纬密度为每寸二十三纹,而袍角暗绣卍字纹处密度骤增,与铸币案钱袋织纹完全一致 —— 此证链旧党关联;

其二,里衬棉絮含盐碱结晶,《齐地棉产考》载滨海棉田因海水倒灌方有此征,与太子甲胄残片棉灰成分相同 —— 此证链私产挪用;

其三,赏赐清单封缄浆糊散小麦混松脂香,《鲁王府茶宴录》辛丑年条记此为笼络属官专用配方,与漕运衙门十七名粮长猝死案现场香气同源 —— 此证链私恩收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