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行路难,归去来(第2页)
申时,金銮殿内气氛紧张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楚王萧权展开 “寒门资助簿” 时,丝绸摩擦的窸窣声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刺耳。谢渊上前两步,官靴踏在青砖上的声音沉稳有力,每一步都像是在丈量真相与谎言的距离。
“楚王殿下,这簿册所用密纹绢织法,与赵王私产工坊的‘七经三纬’秘术如出一辙。您与赵王素无往来,为何会用他工坊的织物?”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楚王心头。当他发现内页钤印朱砂含过量辰砂,与成王专属墨料成分一致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更巧的是,这墨料竟与成王的‘丹霞赤’如出一辙。楚王殿下,您的资助簿为何会用成王的墨料钤印?是无意为之,还是另有隐情?”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谢渊继续检查簿册,手指轻轻抚摸封面嵌的玉片:“这玉片水线与韩王封地玉矿特征吻合,而封底阴刻‘耕读’二字的刀痕深度,与三年前铸币案钱模误差不超过分毫。敌营织物、中立玉料、私铸工艺,楚王殿下这是想用看似清白的证据,掩盖自己与舞弊案的关联?可惜,再精密的设计,也会在细节处露出破绽!” 楚王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他的双手微微颤抖,紧紧攥着资助簿,却无法反驳谢渊的质问。
赵王萧桭大步出列,玄色官袍上的暗纹随着他激动的动作若隐若现,仿佛是他内心阴谋的写照。“陛下!成王用私藏墨锭参与乡试舞弊,证据确凿。科举乃国之根本,此等行为严重破坏公平,当革除王爵,以儆效尤!” 他的声音充满了愤怒,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仿佛已经看到成王倒台后的场景。
成王萧栎面色铁青,向前跨出一步,官靴重重地砸在青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赵王这是血口喷人!分明是他贼喊捉贼,妄图借舞弊案打压于我!谢御史,还请你主持公道!” 他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眼中满是焦急与期待,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谢渊身上。
谢渊手持证据稳步出列,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沉稳。“诸位殿下!赵王呈送的试卷看似指向成王,实则暗藏嫁祸之计。” 他展开检测报告,声音铿锵有力,“所用墨料为成王之物,黏合剂出自敌营工坊,蜡封带有铁坊淬火特征。如此刻意拼凑的‘证据’,分明是精心设计的圈套!赵王殿下,如此处心积虑,究竟是为了科举公正,还是为了夺嫡私利?”
赵王脸色骤变,却强作镇定,冷笑一声:“谢御史仅凭材质相同,就断定我嫁祸?荒谬!韩王查获的贿赂银票,纸浆、印泥皆与成王封地关联密切,这又作何解释?” 他试图转移话题,将矛头再次指向成王,眼神中充满了挑衅。
韩王萧柠站出来,神色复杂,眉头紧锁:“赵王,这些银票地域特征明显,背后牵扯多方势力。仅凭现有证据,不可随意定罪。楚王的资助簿也疑点重重,此事需彻查各方工坊、矿场,理清利益脉络,方可定论。” 他深知此事复杂,不想轻易卷入纷争,但又不能坐视不理,希望能以公正的态度查明真相。
楚王萧权冷汗湿透后背,却仍强撑着辩解:“我的资助簿专为寒门学子而设,与舞弊案毫无瓜葛!谢御史莫要被表象迷惑,冤枉忠良!” 他的声音越来越弱,底气明显不足,眼神中充满了慌乱与不安。
永熙帝萧睿看着争吵的众人,脸色阴沉得可怕,重重拍案,震得冕旒剧烈晃动:“够了!谢卿继续彻查,务必查清各方工坊、钱庄、矿场的关联。若有人胆敢销毁证据、干扰办案,不论是谁,一律交由玄夜卫严刑审讯!”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疲惫和愤怒,这场因乡试舞弊引发的纷争,让他心力交瘁,也让他对诸位皇子的争斗感到无比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