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第3页)
暮色漫过马市时,谢渊将晋王府边贸文书装入贴有十二道火漆的木匣:"赵百户," 他低声道,"明日卯时出发," 指尖划过匣面的 "天宪" 暗记,"若遇镇刑司阻拦," 拍了拍腰间关防,"可出示《差遣条例》第二十三条 ——" 话未毕,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镇刑司的快马正朝东北方向疾驰。他望着漫天黄沙,掌心的关防已沁出冷汗 —— 那些盖着晋王府朱批的文书,终将在乾清宫的烛影中,掀开九王夺嫡最危险的一页。
片尾
暮色中的雁门关在风沙中显得格外苍凉,谢渊望着校场上堆放的带编号断砖,每一块都刻着边将贪墨的证据。这些本应筑成壁垒的城砖,却成了晋王府庄田的基石,成了边将良田的交易筹码。他手中的关防似乎愈发沉重,那是天宪的象征,却也承载着整个王朝的安危。
太原草场的马厩里,战马终于吃上了带着蜂窝气孔的真豆饼,咀嚼声在空旷的草场上回荡。谢渊知道,这仅仅是揭开了边防舞弊的冰山一角。晋王府的田契、镇刑司的密信、瓦剌的兵器,这些看似独立的证据,正逐渐拼出一张庞大的贪腐网络,而网络的中心,直指九王夺嫡的核心势力。
大同马市的喧嚣渐渐平息,玄夜卫押送的木箱里,瓦剌短刀的冷光依旧刺眼。谢渊明白,私运兵器、私扣关税的背后,是宗藩势力对边防的渗透,是官僚集团对律法的践踏。当镇刑司的快马疾驰而去,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他抚摸着《边防整改图》上的红圈,每一处坍塌的边墙、每一座废弃的烽火台,都是律法的缺口,是贪腐的裂痕。谢渊深知,自己此次整饬边防,得罪的不仅是几个边将牙行,更是盘根错节的宗藩势力。那些盖着晋王府朱批的文书,那些记着镇刑司密令的账册,即将在乾清宫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风沙掠过他的鬓角,谢渊望向京城的方向,掌心的关防硌得生疼。他不知道这趟巡晋的结局如何,但他清楚,只要律法还在,天宪的威严还在,就绝不能让九边防务毁于贪墨之手。而那些被封存的晋王府文书,终将成为刺破黑暗的利刃,让九王夺嫡的暗战,在天宪之威下无所遁形。
卷尾
太史公曰:谢渊整饬边防,于断墙得锯痕,于假饼见麸皮,于地契查缺额,层层剥茧而贪腐现形。雁门之砖、草场之豆、马市之税,皆成贪墨者的枷锁。晋王府的朱批、镇刑司的特批,终不敌《武备志》的尺、《商税则例》的规。谢渊以律法为刃,斩关防之弊,整的是边备,饬的是官心。当暗堡立、豆饼真、关税明,九边之固,不在墙高池深,而在官不敢贪、吏不敢欺。此非一人之功,乃制度之胜,天宪之威。
喜欢玄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