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311章 勋业正当时,功名垂弗朽(第2页)

谢渊推开《符验伪造案宗》,熔蜡炉残件的焦糊味漫出:\"臣所陈十二事,\" 翻开《皇明祖训》,朱笔圈注的 \"伪造御宝等同谋逆\" 条映着烛火,\"此案蜡模材质,\" 捏起半片红胶土残片,\"与晋王府私矿土质吻合,\" 又捧出《灾民花名簿》,泛黄纸页间飘落几粒干瘪谷种,\"泽州虚报灾情案,\" 逐页展示歪斜的墨迹,

\"臣依《荒政辑要》勘灾四法,\" 指尖划过被指甲掐出的凹痕,\"亲率里正丈量田亩,\" 指向 \"绝收田三千顷\" 的红笔批注,\"比对三县粮价碑,\" 抽出十二张拓片,\"每一步均按《户部灾伤条例》记录在案。,3/3.k?a¨n~s_h,u¨.\c`o-m_\"

吏部考功司郎中突然出列,手中黄册簌簌作响:\"依《考成簿》例,\" 他的目光避开周瑄的暗示,\"外差考成首重 ' 循吏安民 ',\" 展开写满蝇头小楷的考成评语,\"谢大人纠劾得宜、核减及时,\" 指节划过 \"军民称便\" 四字,\"实合《大吴会典》三十八款,\" 声音略低,\"都察院同仁,无有异议。\"

周瑄的眼角微微抽搐,袖中密信的火漆印硌得掌心发疼。他望着谢渊面前堆积的账册,忽然意识到,这些沾满泥土与血渍的纸页,远比任何官样文章更有力量。

午初刻的阳光斜穿过殿窗,在《纠劾名单》上投下长长的阴影。吏部尚书王翱展开黄绫考成状,声音庄重如钟:\"谢渊巡晋半载,\" 他的目光扫过谢渊,\"纠劾贪吏百二十员,核减赋税惠及五县,\" 顿了顿,\"清退占役兵丁八千三百人,较永熙朝整军多出三成。\" 殿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 谁都知道,这多退的三成,正是晋王安插的私兵。

\"都察院加批:\" 王翱的声音忽然柔和,\"' 清退兵丁数逾于谦整军之半,足见实心任事。'\" 他望向谢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 这个不通人情的御史,终究用证据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谢渊叩首在地,额头触到冰冷的金砖:\"臣不过遵行祖制,\" 想起盐场灶户在风雪中递来的糙面饼,声音不禁哽咽,\"山西百姓,\" 指腹摩挲《灾民花名簿》的毛边,\"等这考成簿上的 ' 政绩 ',\" 抬头望向 \"正大光明\" 匾,\"等得太久了。\"

德佑帝的朱砂笔悬在《巡晋事宜疏》上方,笔尖倒映着谢渊熬红的双眼:\"谢卿所订《盐政新章》,\" 落下朱批时力透纸背,\"着交三部会同议处,\" 他望向丹墀下的七十二箱案宗,紫铜封条泛着冷光,\"务使新例一出,\" 声音陡然沉肃,\"宗藩不得染指,官吏不得苛索。\"

\"此案宗,\" 他的手指划过 \"晋王府私军布防图\" 的封皮,\"着交史馆立传,\" 冕旒下的目光扫过周瑄,\"让后世知道,\" 顿了顿,\"我大吴的律法,\" 指向谢渊手中的关防,\"不是写在纸上的空文。\"

谢渊再拜起身,见周瑄正与晋王长史交换眼色 —— 这场胜仗,不过是撕开了黑幕的一角。但当他看见德佑帝朱批的 \"有法可依\" 四字,知道律法的种子,已在金銮殿上埋下。

未初刻的内阁值房,史馆编修吴沉对着《谢渊巡晋实录》沉吟。狼毫悬在 \"核减赋税\" 条,眼前浮现谢渊在泽州的身影:雪地里,他蹲在粮价碑前,用指甲刮去覆盖字迹的泥垢,指尖渗出血珠。

\"谢渊援引神武二十三年例,\" 他提笔批注,\"附《税粮实征册》为据,\" 添上 \"具陈灾情、援引旧例、附列实征\" 三要素,\"遂成灾伤核减定例。\" 窗外,玄夜卫抬着案宗经过,箱角封条上的按察司印泥,与谢渊指甲缝里的朱砂,在阳光下连成一片。

德佑帝接过《巡晋事宜疏》,朱砂笔悬在 \"请立《宪纲条例》以垂后世\" 处:\"谢卿所订《盐政新章》《驿传禁约》,\" 落下朱批,\"着交户部、兵部、工部会同议处,务使 ' 有法可依,有案可稽 '。\" 他望向丹墀下的七十二箱案宗,\"此案宗,\" 声音和缓,\"着交史馆立传,以为后世巡按之法。\"

谢渊再拜,抬头望向 \"正大光明\" 匾:\"陛下圣明。臣唯愿,天下官吏知所敬畏,百姓知所依归。\"

未初刻,内阁值房。史馆编修吴沉展开《谢渊巡晋实录》,狼毫在 \"核减赋税\" 条下注:\"谢渊援引神武二十三年例,附《税粮实征册》为据,此 ' 具陈灾情、援引旧例、附列实征 ' 三要素,遂成灾伤核减定例。\" 窗外,玄夜卫正将七十二箱案宗抬入史馆,箱角封条在阳光下闪烁。吴沉想起谢渊在朝堂上的陈词:\"律法非刀笔,乃天下公器。\" 笔下一滞,遂加按语:\"谢公之奏,非为一己之功,实乃为万世开巡按之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