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319章 书生空白头,三叹横流涕(第3页)

其十六,伪造诏书,假传德佑帝旨意,欺君罔上。诏书乃皇帝诏令,代表天子权威,竟敢伪造诏书,其罪当凌迟处死,以正国法!

其十七,在京城私设刑堂,残害百姓十余人,草菅人命。京城乃天子脚下,竟有此等暴行,视百姓生命如草芥,其罪不可饶恕!

其十八,图谋不轨,妄图谋朝篡位,犯天下之大不韪。此乃十恶不赦之罪,天地难容,人神共愤!必当处以极刑,以谢天下!

谢渊展开卷轴,每念及一条罪状,便举起相应物证。带血的账册上,字迹被水渍晕染,仍可辨 \"晋王私库\" 字样;密信原件边缘焦黑,是从王真枕下暗格火盆中抢出的残片;佛郎机炮零件泛着冷光,其上錾刻的番邦文字,此刻成了谋逆的铁证。晋王萧泓死死攥着玉笏,指节发白,随着罪证一件件展出,他的面色由青白转为死灰,喉结剧烈滚动,最终瘫倒在地,金丝冠冕骨碌碌滚下台阶,在百姓的唾骂声中沾满尘土。

\"严惩奸贼!还我公道!\" 万余民众的怒吼如惊雷炸响,声浪裹挟着怒火直冲云霄。午门檐角的铜铃被震得嗡嗡作响,连廊下的蟠龙柱都在震颤,仿佛也在为这滔天民愤而共鸣。

德佑帝望着奏疏上密密麻麻的名字,砚台里的朱砂墨几乎要被指尖碾碎。晋王党羽遍布六部,内阁半数官员皆有牵连,贸然处置恐致朝局动荡。他捏着朱笔的手悬在半空,迟迟落不下去。

这一切,都被阶下的谢渊看在眼里。当夜,都察院值房烛火通明,谢渊铺开舆图,用朱砂在晋王府与内官监间画下连线:\"王真虽失掌印,却仍居要害。\" 他的指尖重重按在东南方位,\"三更后,东南方向必有异动。传我令,玄夜卫分三队设伏,定要截下他们的密信!\" 烛火摇曳中,他腰间 \"天宪\" 铜牌泛着冷光,似要刺破这重重夜幕。

七日后的雨夜,玄夜卫冒雨截获密信。信上仅八字:\"蛰伏待时,东山再起\",落款处暗红指印与王真锁骨刺青如出一辙。谢渊摩挲着信笺,望着窗外电闪雷鸣,握紧了腰间刻有 \"天宪\" 二字的铜牌。他知道,这场正邪较量才刚刚开始。

片尾

朔风卷着细雪,谢渊立于元兴帝所立的《内监禁令》石碑前。碑上 \"内监干政者斩\" 的朱砂字历经百年,依然鲜红如血。远处晋王府方向火光冲天,玄夜卫正在查抄王府,火光照亮了谢渊官服上的补丁,也照亮了他坚毅的面庞。

\"大人!\" 书吏匆匆赶来,蓑衣滴落的水珠在青砖上砸出小坑,\"王真狱中暴毙,仵作查验是鹤顶红之毒。\"

谢渊的目光穿过风雪,落在石碑獬豸纹上:\"继续查。\" 他摸出怀中《大吴会典》,扉页朱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律法的刀,斩得了奸佞的头,斩不断贪腐的根。但只要这法典还在,\" 他握紧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我便要将这黑暗,一寸寸剖开!\"

卷尾

太史公曰:观谢渊查案,可见律法之重,重于泰山;奸佞之恶,恶逾蛇蝎。十八款罪状,桩桩铁证如山;刑杖

起落间,尽显天道昭昭。谢公以《会典》为矛,刺破朝堂阴霾;以实证为盾,守护黎民苍生。虽奸党余孽如附骨之疽,然律法如黄河之水,荡涤污垢,终有澄清之日。后世观之,当知:执法者若存浩然正气,纵使前路荆棘遍布,亦能守得云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