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336章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第2页)

至祭坛顶层,谢渊转身面对百姓,冕旒轻晃,露出眼中灼灼之光。他双手持玉笏,行三拜九叩大礼,衣袂拂过祭坛上的河沙,留下清晰的掌印。首拜时,额头触到微凉的石面,耳中传来百姓们随之跪倒的窸窣声;再拜时,余光看见前排老者颤抖着举起破碗,向河神方向虚舀,似在承接恩赐;三拜起身,竟见数丈外的老妇人对着祭坛磕头,白发沾满沙粒。*兰,兰·闻·血! ?追,蕞,薪?蟑,洁_

“赫赫河伯,在上昭临。谢渊,今代天下苍生,虔诚祈愿,伏望河伯垂怜眷顾。” 他声若蚊蚋,喃喃自语,那低微之音,仿若被祭鼎中袅袅腾起的香烟,轻柔托起,悠悠飘向浩渺苍穹。然而,他却未曾留意,祭坛之下,一众百姓正以饱含敬畏与期许的目光,悄然将他的身影,与河神祠中那庄严肃穆的

神像,缓缓叠合,仿佛他已然成为沟通人神的使者。

,!

卯初刻,天色微明,晨曦初绽。谢渊神色凝重,徐徐展开那幅黄绢祭文。料峭晨风,轻拂而来,不经意间掀起祭文一角,背面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顿时显露无遗。只见某处 “臣等失职” 四字,被精心圈红,一旁以蝇头小楷旁注 “百姓何辜”,笔锋凌厉,墨色深沉,似在无声诉说着内心的自责与悲悯;“息怒止澜” 之后,又添 “以全黎庶”,字迹清晰,墨色犹新,足见其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怀,斟酌再三,方落此笔。

他深深吸上一口气,黄河那裹挟着水汽的湿润气息,混着祭品所散发的阵阵麦香,瞬间涌入鼻腔。恰在此时,身后蓦然传来幼童那凄厉的啼哭之声,宛如重锤,猛击他的心弦。于是,他毅然提高嗓音,每一个字,都仿若灌注了全身的力量,乘着猎猎河风,清晰地传向四方:

“维德佑十五年,岁次甲子,七月既望,左都御史谢渊,诚惶诚恐,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敢昭告于至高无上之河伯之神:

今我大吴,河患如魑魅肆虐,频频作祟。但见洪流汹涌,仿若脱缰猛兽,浊浪排空,恰似巍峨山峦倾塌。沿岸无数村庄,皆如蝼蚁之巢,尽被无情吞噬;万千无辜百姓,好似风中飘絮,流离失所,无所归依。昔日生机勃勃之田园,转瞬之间,化为一片泽国,汪洋恣肆;那悲恸欲绝之哭声,直冲云霄,震动天地。老弱之人,辗转流落,最终曝尸于沟壑之中;青壮之士,被迫背井离乡,散于四方,漂泊无依。此皆渊等为臣者之深重罪过,未能恪尽职守,护得百姓周全,实乃罪无可赦。

然而,百姓何其无辜!他们于春日辛勤耕种,夏日奋力耘耔,皆秉持着勤勤恳恳之态,不敢有丝毫懈怠;至秋日收获,冬日贮藏,亦时刻小心翼翼,不敢稍有疏忽。今却突遭此等灭顶水患,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实乃天地神威难测,亦是臣等失职之惨痛恶果。渊,今代万民,虔诚祈愿,唯望河伯怜恤天下苍生之苦难,平息心中怒火,止息汹涌波澜。

河伯在上,当念百姓耕作之艰辛劳苦,悯恤孩童失却家园之悲痛哀伤。吾等深知,黄河之安澜平静,实关乎社稷之兴衰荣辱,百姓之福祉安康。今特以预备仓之新粮,作为敬献之祭礼,以表吾等拳拳诚意,绝无半分虚假。愿河伯慈悲庇佑,俯允吾等祈愿:

其一,祈愿河水顺遂归道,波涛骤然平息,堤岸坚固异常,仿若铁壁铜墙,任那洪峰呼啸而过,亦无丝毫惊慌失措,安然无恙。

其二,祈愿风调雨顺,四季有序,旱涝皆得其时。春日繁花似锦,夏日绿树成荫,秋日五谷丰登,仓廪充实,百姓衣食无忧,免受饥寒交迫之苦。

其三,祈愿家家宅舍安宁,男子勤于耕种,女子精于纺织,阖家欢乐,尽享太平之福。世间再无流离失所之人,再无悲泣哀号之声,处处洋溢着祥和之气。

此后,吾等亦将殚精竭虑,全力以赴治水。疏浚河道,使其畅通无阻;加固堤防,使其稳如泰山;修渠筑坝,以解水患之忧。无论严寒酷暑,不辞千辛万苦,誓要还大河以安宁平静,不负河伯之恩泽庇佑,不负百姓之殷切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