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345章 昨宵凤池客,今日雀罗门(第2页)

德佑帝展开谢渊的《辩诬疏》,匠人血书的 \"铁犀镇河\" 四字还带着潮气,显是刚从决口处送来。疏中 \"民心即天心\" 六字力透纸背,旁边朱批 \"此语当书于座右\" 的墨迹未干,却比任何金批都更沉重。

\"陛下可记得,\" 谢渊指着疏中夹着的麦穗,\"去年曹州大饥,百姓把这穗麦塞进铁犀铸模,说 ' 让河神知道咱们的苦 '。\" 他忽然解下官服,露出的肩甲下,一道鞭伤从左肩斜贯右肋,\"这是镇刑司缇骑去年在料场抽的,因为我要验他们私卖的石料。\"

殿中寂静如死,唯有烛花爆响。德佑帝看见谢渊官服下的补丁,那是用《河防图》残片缝的,图上的黄河走势,竟与铁犀镇河的方位分毫不差。他突然想起祖父永熙帝的话:\"治河如治国,最怕官官相护,最盼民心所向。\"

吏科给事中突然出列,手中举着从陈松年家中搜出的密信:\"陛下,镇刑司王真买通言官的证据在此!\" 信末的獬豸印泥还新鲜,与弹劾疏上的墨迹同出一窑。£秒:#章^节\′?小?说¤xt网ˉ \?无u?·错=内¤<容e}?陈松年扑通跪地,看见谢渊向他微微颔首 —— 那是在料场时,匠人被救后常有的眼神。

\"陈御史,\" 谢渊递过匠人血书,\"李铁牛临死前,还念着你巡仓时给过他半块饼。\" 他指着血书中模糊的指印,\"这是他用最后力气按的,说陈御史的官服补丁,和俺们的蓑衣一样旧。\" 陈松年猛然抬头,对上谢渊眼中的痛惜,终于哭出声来。

午门外,百姓自发聚集,手中举着铁犀小像与《谢公治水歌》。德佑帝望着谢渊疏中 \"民心即天心\",忽然明白:那些被镇刑司视为 \"妖言\" 的歌谣,正是上天借百姓之口,对贪腐的怒斥。

王真在诏狱的阴影里听着外面的喧哗,忽然听见铁门巨响。谢渊带着玄夜卫闯入,手中捧着的不是刑具,而是十七本灾民具结书:\"王公公,你买通言官的银票,可还记得来源?\" 他翻开其中一本,夹着的当票显示,正是用克扣的河工银所购。

验粮锤敲在王真袖扣上,震落出瓦剌金币:\"去年你私卖石料给瓦剌,每车石料里都藏着弹劾我的密信,\" 谢渊展开密信原件,\"可惜你不知道,匠人在石料里嵌了黄河沙,每粒沙都认得回家的路。\"

王真望着谢渊身后的铁犀拓片,忽然发现犀角缺口处,隐约有 \"王真\" 二字的刻痕 —— 那是匠人李铁牛临终前的控诉。他终于明白,自己机关算尽,却算不过百姓心中那杆秤,算不过黄河水终将淘尽泥沙。

次日经筵,讲官以谢渊疏中 \"民心即天心\" 为引,展开《尚书》\"天听自我民听\"。德佑帝凝视殿外铁犀,见百姓正排队触摸犀角,孩童在犀腹刻字间寻找亲人姓名 —— 这哪里是神物,分明是千万匠人用血肉筑起的丰碑。

\"陛下,\" 谢渊忽然离席,呈上被撕毁的弹劾疏残页,\"陈松年御史昨日托人转交此物,\" 残页背面,用指甲刻着镇刑司黑驿分布图,\"他说,言官的笔,不该成为贪腐的刀。\"

阳光穿过铁犀眼睛的孔洞,在经筵展台上投下光斑,恰好落在 \"民心即天心\" 的朱批上。德佑帝抚过疏中匠人血印,想起昨夜谢渊说的:\"铁犀镇河,镇的是贪腐之妖;言官弹劾,本应弹的是奸佞之臣。\

"

谢渊在都察院整理弹劾案宗时,发现每本匠人证词都夹着麦秸 —— 那是灾民感谢的心意。陈松年的悔过书压在最底层,字里行间浸着泪痕:\"某本寒士,却为银钱迷心,幸得谢公以血书醒之......\"

窗外,新任御史们正在铁犀前宣誓,他们的官靴上,都别着百姓送的柳编獬豸。谢渊摸着验粮锤上的凹痕,想起李二柱说的:\"这锤子砸的不是石头,是百姓心里的盼头。\"

当《辩诬疏》被刻成石碑立于午门,匠人李铁牛的名字排在首位。过往官员经过时,总能看见百姓摸着碑上血字流泪 —— 那些被镇刑司视为威胁的民意,终究成了最坚实的护河大堤。

刑科给事中张维祯在整理档案时,发现陈松年弹劾疏的草稿背面,竟画着铁犀铸模图。\"原来他早就知道铁犀的规制,\" 他指着图中犀角缺口,\"却为了镇刑司的银票,颠倒黑白。\"

档案柜深处,藏着镇刑司历年买通言官的账册,每笔数目旁都画着小小的獬豸纹 —— 那是御史官服上的补子。张维祯忽然想起谢渊在疏中写的:\"言官之威,当威于贪腐;言官之福,当福于百姓。\"

他将陈松年的悔过书与铁犀铸模图并置,发现犀角缺口处的线条,竟与弹劾疏中 \"专擅威福\" 的 \"福\" 字笔画重合。原来民心向背,早就在匠人刻刀下,写进了铁犀的每一道纹路。

陈松年在诏狱收到谢渊送来的《河防图》残页,上面有谢渊的批注:\"御史之笔,可书贪腐,可绘民生。\" 他摸着残页边缘的毛边,想起父亲教他读《大吴律》的夜晚,想起谢渊在料场被缇骑鞭打时,仍护着匠人证词的模样。

牢窗外,传来孩童的歌谣:\"铁犀镇河妖,御史辨忠奸......\" 他忽然笑了,笑得眼泪直流 —— 百姓的歌里,终究给犯错的言官留着改过的位置。就像铁犀腹内的名字,有贪官的罪行,更有万千百姓的期盼。

当狱卒送来新的纸墨,陈松年提笔写下《镇刑司贪腐实录》,笔尖落在 \"民心即天心\" 处,墨汁晕染开来,竟与铁犀足部的刻痕严丝合缝。他知道,这才是言官该写的弹劾疏,给历史,给百姓。

德佑帝亲颁《风宪整肃诏》

风宪整肃诏

德佑十四年秋九月乙未,皇帝制曰:

朕临御天下,承祖宗之业,兢兢以风宪为耳目,期在肃清朝纲、护佑民生。乃近岁镇刑司蠹政,言官受惑,竟有御史陈松年等受其赂遗,诬劾治河能臣谢渊 \"专擅威福\",妄图以莫须有之罪,塞民生之口,坏治河之功。朕览谢卿《辩诬疏》,见匠人血书斑斑、灾民具结累累,方知民心之重,重于泰山;风宪之失,失在本心。

夫风宪之职,《大吴会典》明载:\"纠劾百司,提督各道,为帝王耳目。\" 今镇刑司私设黑驿、卖官鬻爵,言官弃守本职,甘为权术之刀,此等官官相护之弊,若不整肃,何以对太祖设风宪之初心?何以慰河工筑堤之血泪?

今特诏如下:

一、重申风宪官守:御史为天下公器,当察贪腐于秋毫,护民生于泰山。自今而后,言官弹劾必据实证,严禁受赂诬劾,违者依《大吴刑律》\"奸党罪\" 论处,永不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