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第3页)
林缚呈上陈松年的供词,末页画着镇刑司余党网络图:\"大人,他们计划在赐宴时行刺,用的是瓦剌的淬毒匕首。\"
谢渊的验粮锤停在 \"清正良臣\" 四字上:\"幸亏李二柱老人的磁粉,让他们的密信显形。记住,百姓的眼睛,永远比我们的验粮锤更亮。\"
黄河堤上,新立的河防碑刻着谢渊的治河图与《民情条陈》,李二柱的断指印在碑首。谢渊摸着碑上的磁粉纹路,想起赐宴那天的獬豸印纽:\"老伯,这碑不是给我立的,是给天下百姓立的。\"
李二柱望着滔滔河水:\"谢大人,俺们匠人刻碑时,在底座埋了磁粉,就盼着贪腐之徒路过,能被吸住脚跟。\"
北风掠过碑顶的獬豸雕像,与堤头铁犀的低鸣应和,恍若千年风宪官的誓言,在河面上久久回荡。
《大吴风宪志》记载:\"德佑十四年赐宴,非为庆功,乃为立威。谢渊以验粮锤为剑,以民情条陈为甲,持獬豸玉印,扫尽镇刑司余党。\" 附页拓印着玉印磁粉显形的贪腐密信,字迹至今清晰。
考古学家发现,玉印磁粉中混有黄河泥沙与匠人血渍,正如谢渊所言:\"官心与民心,本就该如磁石与铁屑,相生相吸,不容分离。\"
都察院新定《风宪条例》,首条即:\"御史巡案,必携磁粉、验粮锤,如谢公故事。\" 玉印被奉为风宪官的象征,每任御史就职,必在印前宣誓,手抚磁粉,以承民心。
镇刑司遗址改建的衙门里,谢渊的验粮锤与玉印并列,锤头凹痕里的曹州沙粒,与印文磁粉遥相呼应,诉说着那场惊心动魄的赐宴,与永远不该被遗忘的治道初心。
黄河岸边,百姓流传着 \"獬豸玉印\" 的传说:谢公的印能辨贪官,磁粉一撒,贪墨现形。孩子们用磁石游戏时,总说在 \"帮谢公查案\",吸起的铁屑,是 \"贪官的黑心\"。
老人们指着铁犀与獬豸雕像:\"这俩神兽,一个镇河妖,一个辨官妖,都是谢公给咱们的护身符。\"
片尾
德佑帝常临文华殿,望着谢渊曾跪坐的金砖,想起赐宴那日的对话。玉印的磁粉早已渗入砖缝,正如民心,早已融入官制的每一道纹路。
\"谢卿,\" 他对着空殿低语,\"你说 ' 以法为绳,以民为天 ',朕终于明白,绳要常紧,天要常仰,缺一不可。\"
黄河水依旧奔涌,獬豸玉印的故事,随着河水流传,成为大吴王朝风宪官的精神图腾,提醒着每代官员:官心正则民心归,民心归则社稷安。
卷尾
太史公曰:观德佑帝赐宴谢渊,可知治道之要,在辨忠奸于微末,察民心于毫厘。谢渊对 \"以法为绳,以民为天\",非空言也,乃从尸山血海中得来。玉印獬豸,非雕于玉,乃铸于民 —— 匠人断指是其眼,百姓血泪是其魂。镇刑司余党虽能藏密信、设毒计,却不知民心如磁,官腐如铁,终究难逃相吸。此宴也
,非君臣欢宴,乃治道宣言:为官者,当以民为天,天不可欺;以法为绳,绳不可松。此千古不易之理,亦谢公赐印之真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