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十封边报惊朝野(第3页)
第十封?两广总督卢景奏南北异动关联折
德佑二十九年八月二十七 八百里加急
具奏两广总督、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卢景:臣伏查近月边报,北元自八月初三起,左翼帖木儿部、太师也先部相继异动,扰我大同、宣府、延绥、宁夏、甘肃五镇;南越自八月十八起,陈日熞部、黎文盛部亦增兵谅山、澜沧江、磨盘山,窥我广西、云南二省。臣窃以为,此非偶然。北元异动在前,南越增兵在后,相隔半月,恰合 “声东击西” 之术。
臣已遣谍者深入南越,得见其使者携带北元 “狼旗” 信物 —— 此旗乃北元皇室专用,非亲信不得持有,足证二寇暗通款曲。且北元扰北疆正值秋高马肥,南越窥南疆恰遇雨季将尽,皆为用兵最佳时机,其算计之精,令人心惊。
近三日,臣已调广西府兵三千加强凭祥、龙州要隘,然两广兵力本就分守沿海防倭,可调之兵不足两万,若北南双线开战,恐难兼顾。京师距北疆千里、南疆万里,粮草转运需月余,拖延则边军危矣。
恳请陛下速召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议事,早定攻守之策:或增兵北疆先破北元,或固防南疆拒退南越,或分兵双线御敌。臣愿死守南疆,然兵力、粮草、军械皆需朝廷速发,迟则恐边庭糜烂,悔之晚矣。谨具本奏闻。
卷尾
八月底的京师,秋意已浓,乾清宫的烛火却彻夜未熄。十封边报在御案上堆叠,朱批的 “急” 字触目惊心。德佑帝萧桓手持两广总督卢景的奏折,指尖在 “北元南越勾结” 字样上反复摩挲,殿内寂静无声,只闻漏刻滴答。通政司的官吏仍在殿外等候,手中捧着新到的塘报 —— 北疆传来北元已在长城外集结十万骑兵的消息,南疆则报南越 “镇南堡” 炮口已对准孟定城。
十封边报如十道警钟,敲碎了朝堂的安逸,也将一个严峻的抉择摆在大吴君臣面前:是先固北疆,还是先守南疆?是遣使议和,还是整兵出战?当晨光染亮宫墙时,萧桓的朱笔终于落下,一道急旨从乾清宫发出:“召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即刻议事,不得有误。” 边关的烽火,已烧至京师的门槛,而这场关乎王朝安危的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