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德佑帝萧桓谕兵部户部内阁五军都督府边事诏(第2页)
入手
朕伏案三日夜,细览谢渊所辑《南北异动历年对比册》:天顺元年北元单扰延绥,南越未动;元兴十年南越小扰凭祥,北元无迹;唯今秋,北境五镇同日告警,南疆二省接踵急报,此等规模,百年罕见。/w?o!s!h!u·c*h_e?n~g,.·c!o*m¨核周毅奏 “大同存粮不足一月”,见边军饥寒之迫;阅林策报 “龙州火器朽坏”,知守御器械之穷;更惊两广总督卢景密奏 “南越持北元狼旗”—— 此旗乃北元皇室亲授,非心腹不得持,二寇勾结之迹,已难遮掩。朕朱笔圈注 “速查” 二字,案头烛泪已积寸许。
起股
兹特降旨,命诸臣分任其事:其一,兵部尚书李嵩即刻驰驿赴三边总督府,会同总督杨一清、大同总兵周毅,核实战报 —— 需亲至漠南查北元骑兵实数,验筑垒距长城远近,审河西番部锁南卓玛动向,不得轻信谍报,需带亲历画图回报,限九月二十日前呈览,延误者以军法论。其二,户部尚书王佐速调粮草十万石、马料三万石,自通州仓经居庸关、宣府运抵大同阳和卫,另备糙米三万石自梧州仓经浔江运抵广西龙州,沿途驿站需增派驿卒车马,押运官每日具报行程,朕将遣御史巡查,若有私扣短少,立斩不赦。
中股
其三,内阁首辅张辅即刻召集次辅、六部尚书、五军都督府掌印官,于九月十三卯时齐集文华殿议事,议题三事:一议北元南越是否确有勾结,需据谢渊所附信物、卢景密报细究;二议南北兵力如何调度,京营是否可调、调多少,需核神枢营、神机营实额;三议粮草器械如何补济,除已拨粮草,需另筹南疆火器、北疆冬衣之费。诸臣需各携舆图、账册,预拟策案,不得空言搪塞,朕将亲听议事。其四,五军都督府掌印官赵晖即刻核查京营实有兵力,点验战马、火器、甲胄数目,造花名册呈览,若需调兵赴边,需明言将领人选、出兵日期,不得延误。
后股
朕闻汉唐之世,边患起于迟疑,亡于轻忽。汉武帝因 “马邑之谋” 迟滞,致匈奴长驱入塞;唐太宗因 “安西兵少” 未补,致吐蕃陷龟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北元南越虽未大举,然异动之迹已显:北元游骑越长城而掠边民,南越兵卒架炮指关隘而挑衅,此非小寇,乃欲窥我疆土、扰我社稷。若诸臣仍循常例、避嫌怨、玩时日,朕必罪其 “误国”,虽勋贵亦不宽宥。大同为京师北门,谅山系南疆锁钥,两地安危,即社稷安危,朕已命通政司设 “边报专递”,日夜值守,诸臣有军情要务,可直呈御前,不必循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