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451章 莫叹安危悬一线,丹心可挽国狂澜(第3页)

散朝后,谢渊在都察院衙署对着地图沉思,沈炼推门而入,带来了居庸关的最新消息:“大人,赵毅派人送来血书,说关城的弓弩不足三成,火药受潮,士兵们正用石头加固城墙。王坤还在暗中煽动士兵‘弃关逃生’,被赵毅当场拿下,关在牢里。”

谢渊的指尖划过地图上的 “八达岭”,那里是居庸关的咽喉要道:“王坤是李穆的人,他在关城作乱,就是想配合北元破城。沈炼,你立刻带玄夜卫百人,持‘内廷巡查符’赶赴居庸关,斩王坤以儆效尤,再协助赵毅清点粮草军械,务必撑到周骥援军抵达。”

沈炼躬身领命,刚要转身,谢渊又叫住他:“告诉赵毅,朝廷没有忘记他们,援兵和粮草已在路上,让弟兄们再撑三日,三日之后,必有转机!”

三日后,居庸关的城楼上,赵毅裹着破旧的披风,望着关外的敌军阵营,那里的炊烟在寒风中升起,隐约可见北元骑兵的身影。他手中紧握着谢渊的回信,上面 “朝廷援军已过昌平” 的字样让他眼中燃起希望。

“将军,玄夜卫到了!” 亲兵指着城下,沈炼带着百人玄夜卫疾驰而来,马背上驮着粮草和弓弩。沈炼翻身下马,将尚方宝剑递给赵毅:“陛下有旨,斩王坤示众,粮草军械随后就到!”

赵毅接过宝剑,转身走向牢房,王坤的哭喊求饶声被寒风吞没。当王坤的人头挂在城门上时,士兵们的欢呼声震彻关城,他们知道,朝廷的援军真的来了。

同日午时,周骥的援军抵达居庸关下,他看着城楼上的士兵们,他们虽然面带疲惫,眼神却透着坚定。“弟兄们,陛下派我来支援你们了!” 周骥高声喊道,“今日咱们就死守关城,让北元知道,大吴的将士不好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士兵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他们搬起石头,搭起弓弩,等待着敌军的进攻。北元太师也先看着严阵以待的关城,又听闻援军已到,知道破城无望,只得下令撤军,居庸关的危机暂时解除。 消息传到京师,萧桓长舒一口气,他看着案上的捷报,眼中满是欣慰。“谢御史,多亏了你查得及时,不然居庸关就危险了。” 萧桓感慨道,“这些扣压急报、私吞粮草的官员,必须严惩不贷!”

谢渊躬身道:“陛下圣明,臣已将张谦、李昌等人的罪证移交三法司,他们必将受到国法的制裁。只是京营勋贵盘根错节,还需慢慢清除。”

萧桓点头:“朕知道,此事急不得。你先休息几日,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你去做。”

片尾

居庸关的危机虽然解除,但朝堂上的暗流仍在涌动。张谦被押入诏狱后,京营勋贵们人人自危,他们知道,谢渊已经成了他们最大的威胁。而谢渊则在都察院的衙署里,对着地图沉思,他知道,清除朝堂上的奸佞,守护大吴的江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卷尾

《大吴史?德佑实录》 载:“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八,北元太师也先距居庸关百里,急报至京师。朝堂议守迁之策,谢渊劾张谦、李昌扣压急报,受京营勋贵指使。帝命周骥驰援,斩王坤示众,居庸关守将赵毅死守三日,敌军退去。

论曰:‘居庸关之危,非独敌之强,亦因内之奸。扣报者欲乱朝纲,私吞者不顾军命,幸有忠良力挽狂澜。此案之要,在明‘内奸不除,外患难平’,为官者当以张谦、李昌为戒,忠君报国,勿贪私利。’

(德佑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十,三法司会审张谦、李昌等人,案情取得重大突破,京营勋贵的势力开始暴露。)”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