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473章 一疏弹劾惊朝野,三堂对质破迷愚(第3页)

百姓围在刑场看张禄伏法,有人扔烂菜叶,有人高呼:“谢大人为民除害!” 萧桓站在城楼,见此情景对谢渊道:“从前总怕动勋贵会乱,如今才知,不动才会养出更大的乱子。”

龙州土司见李穆倒台,索性公开叛乱,自称 “南汉王”,攻陷边境重镇。谢渊奏请出兵:“土司恃有粮、铁,又有李穆旧部暗中相助,若不速平,恐蔓延南疆。” 萧桓准奏,命安远侯(非李穆党羽)率京营兵三万,谢渊掌风宪监军,“许‘临机决断,不必请旨’”。

大军行至南疆,谢渊发现土司据点易守难攻,且熟悉地形。他令玄夜卫混入叛军,查得 “土司粮仓在后山密洞,由李穆旧部看守”。夜袭时,玄夜卫引兵烧粮仓,叛军大乱,安远侯趁势攻城,激战三日,斩土司首级,平定叛乱。

捷报传回京师,萧桓在太庙祭祖,告慰列祖列宗:“南疆已定,勋贵之乱已平,祖宗基业可保。” 他望着神位,忽然想起元兴帝设免死铁券的初衷 ——“奖忠良”,而非 “护奸佞”,心中一阵感慨。

平叛后,谢渊在南疆清查李穆余党,发现有十余名镇刑司旧吏(李穆党羽)混入土司军中,充当谋士。他下令 “凡参与叛乱者,不论身份,一律按律处决”,并贴出告示:“百姓若举报李穆旧部,查实后赏银五十两。”

短短一月,南疆百姓递诉状者逾千,揭发 “某吏曾替土司收粮”“某官曾为叛军传递消息”。谢渊亲自审案,对老弱妇孺耐心询问,对负隅顽抗者依法严惩。有叛军家属哭求:“是李穆逼我们的!求大人开恩!” 谢渊道:“胁从者可免死,但需指证主谋,律法讲‘罪有轻重’,却不容‘知情不报’。”

李穆被押往琼州,沿途百姓骂声不绝,扔石子、泼脏水者络绎不绝。他昔日的党羽早已四散,无人敢接济,只能在囚车中啃干饼,受尽屈辱。行至岭南时,他望着南疆方向的烽火(平叛余火),忽然疯笑:“我以为勋贵权大,能遮天蔽日,原来在律法面前,什么都不是……”

谢渊收到押解官的奏报,对副手道:“流放不是目的,是要让天下人知‘无论身份多高,犯了法都要受罚’。” 他在风宪司立碑,刻 “法不阿贵” 四字,告诫属下:“查案要铁面,量刑要公正,别让百姓觉得‘律法只治小民’。”

南疆平定后,谢渊奏请 “设南疆巡抚,掌军政大权,常驻龙州”,并 “改土司制为流官制,由朝廷派官治理”,“开屯田,兴水利,让士兵与百姓共耕,以防再次生乱”。萧桓准奏,任命清廉的江南知府(曾弹劾过李穆)为南疆巡抚。

新巡抚到任后,按谢渊的建议:“每月公示粮价、赋税,让百姓监督;选本地乡绅参与政务,化解矛盾。” 一年后,南疆粮产翻倍,百姓安居乐业,再无叛乱迹象。玄夜卫密报:“民间传‘谢大人整肃李穆,救了南疆百姓’,孩童都唱‘风宪官来,土司不敢反’。”

谢渊回京复命,萧桓在太和殿设宴庆功,百官称贺。席间,谢渊却奏:“李穆之败,非臣之功,是律法之功;南疆之定,非兵之威,是民心之功。臣恳请陛下‘永废勋贵免死铁券之特权’,‘凡涉贪腐、通敌者,无论爵位高低,一准三法司会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萧桓起身举杯,目光扫过群臣:“准奏!自今日起,‘法不阿贵’写入《大吴律》,让天下知‘忠良受奖,奸佞受惩’,这才是治国之道。” 殿外阳光正好,照在 “风宪司” 的匾额上,金光闪闪。 百姓在街头听说此事,纷纷感叹:“从前勋贵犯法没人敢管,如今谢大人来了,律法终于能护咱们了!” 街头巷尾传唱着新编的歌谣:“风宪官,清腐贪,勋贵犯法案如山,南疆稳,百姓安,大吴江山万万年。”

片尾

《大吴会典?勋贵法》 载:“德佑三十一年,帝诏‘废勋贵免死铁券之特权,凡涉贪腐、通敌、谋逆者,与庶民同罪’,‘三法司会审时,需有风宪官监督,确保公允’。同年,‘龙州土司叛乱平,设流官治理,南疆始定’,‘岁贡增至往年三倍,百姓安居乐业’。

《大吴史?谢渊传》 评:‘穆之清算,非仅除一奸佞,实乃破 “勋贵凌驾律法” 之弊,立 “法治高于特权” 之规。渊以风宪之权,持铁证破朋党,以公心平叛乱,故 “天下服其公,百姓感其德”。’

卷尾

《大吴史?德佑本纪》论曰:“德佑一朝,‘镇刑司之废、李穆之清’为两大转折,前者‘革吏治之弊’,涤百年积秽;后者‘破勋贵之障’,碎朋比之网。帝萧桓‘能纳忠言,不护亲贵’,虽有南宫之困,终悟‘法为治世之本’;谢渊‘能持铁律,不避强权’,虽历风波之险,终守‘民为邦本之初心’。故‘内无贪腐之患,外无叛乱之忧’,天下粗安,四海归心。

‘夫国之长治,在 “法明、吏清、民安”。法不明则权滥,权滥则奸佞生;吏不清则民怨,民怨则邦本摇;民不安则国危,国危则社稷倾。德佑之治,非天幸也,盖因帝能守‘法不阿贵’之规,臣能持‘纠偏绳缪’之责。镇刑司废则法明,李穆清则吏清,南疆定则民安,三者相济,方得中兴之局。

‘观夫前代,或法弛而权横,或吏贪而民叛,皆因‘法随人变,权超于法’。德佑一朝,以‘整肃’立纲纪,以‘铁律’固根基,故能破勋贵之锢,安南疆之险,为后世垂范。史称‘德佑之治,启于法治,成于吏治,终于民安’,信哉斯言!’”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