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关键的盲点。(第3页)

“但视频里这个结,明显是为了固定人体肢体而特别调整过的。”

“这种为了捆绑人而进行的变种调整,在专业的救援训练中,尤其是涉及固定伤员或者约束目标的科目里,非常常见。”

他又指向另一处细节。

“还有这里,绳索缠绕的方向。”

“注意看,他是从下往上缠绕的,而不是我们更常见的从上往下。”

“这是很多高空救援人员的典型习惯。”

“因为在悬吊状态下作业时,从下往上缠绕打出的结,往往更容易在需要时快速解开。”

林忆菲飞快地记录着,眼神里充满了对苏御霖缜密分析的敬佩。

“最后一点。”

苏御霖将画面再次放大,聚焦在绳结末端的处理方式上。

“看绳尾。”

“他没有让绳尾随意地垂落在外面,而是非常整齐地塞回了结内。”

“这也是一种职业习惯,目的是为了防止绳尾在复杂的作业环境中,比如高空、狭窄空间等地方,意外挂到其他东西,造成危险。”

“这同样是典型的高空作业人员,特别是救援人员的特征。”

一系列精准而细致的分析,层层递进,如同剥洋葱般,将绑匪的职业特征一点点清晰地勾勒出来。

王然看着白板,又看看屏幕,脸上写满了恍然大悟。

“所以…苏哥你的意思是…绑匪他是个…”

“没错。”

苏御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斩钉截铁。

“绑匪,是一名专业的高空救援人员。”

“他很可能曾经是或者现在仍然是消防救援队伍的成员,或者是从事工业攀爬、高空设备维护等工作的救援专家。”

“他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并且非常习惯于在高风险、高压力的环境中工作。”

苏御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更深层次的推断。

“而且…”

他的眼神变得有些深邃。

“他选择这种双布林结,不仅仅是因为熟练。”

“更重要的,或许是因为,他并不想真正地、物理性地严重伤害人质。”

“双布林结,本质上是为了保护人而设计的绳结,不是为了施加伤害。”

寂静。

苏御霖的这番话,让刚刚才被他精准职业画像所震惊的众人,再次陷入了思考。

“这…这代表什么?”

赵启明忍不住开口追问。

苏御霖的目光平静地看向他,也看向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或许暗示着,我们的绑匪,可能还保留着一定的道德底线。”

“他或许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冷血无情的杀手。”

“驱使他做出如此极端行为的,可能是某种极其强烈的、我们暂时还无法理解的动机。”

“一个受过专业救援训练,

懂得用保护性绳结的人,却绑架了人质,勒索巨款,甚至要求释放死刑犯…”

苏御霖的声音在安静的指挥中心里回荡。

“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

“而这个矛盾点,或许就是我们接下来破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