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范围再次缩小。(第2页)
他起身 ,在白板上“潜在藏匿点特征”下方,又增添了几笔:
【环境特征】:靠近老式变压器(66.7hz低频噪音),内部空间高旷(水滴回响明显)。
【状态】:可能长期废弃或半废弃(屋顶/管道渗漏)。
指挥中心里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叹声。
光凭耳朵听,就能推断出这么多信息?
麻了……
苏御霖的目光,却再次回到了视频画面上。*0~d^i*a′n′k-a?n¨s¢h_u′.?c\o!m·
他的视线,聚焦在视频画面右上角,一闪而过的那一小部分天花板结构。
“周工,把右上角这个区域,再放大,做锐化处理。”
周工立刻操作。
经过处理,那片模糊的区域变得稍微清晰了一些。
可以看到,那并非普通平顶天花板,而是一种带有明显弧度的、粗犷的横梁结构。
“这种拱形的钢筋混凝土梁……”苏御霖指着屏幕,“很有特点。”
赵启明再次快速检索,很快调出了一系列老旧工业建筑的设计图纸和资料。
“找到了!”赵启明指着其中一张图纸,“这种大跨度的拱形承重梁结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一些特定工业建筑中比较流行!”
“特别是化工厂、精炼厂这类企业的中央控制室或者级别较高的办公区域!”
“因为这种拱形结构能够更好地承受和分散可能发生的意外爆炸所产生的横向冲击力!”
“化工厂?”
王然眼睛一亮。
“窗户。”苏御霖的目光又移到了视频画面边缘,那里只露出了窗户的一小角。
“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能看出窗户顶部也是带有弧度的,和天花板的拱形结构相呼应。”
“窗框是金属材质,看反光质感,很可能是铝合金。”
林忆菲迅速将这些特征输入分析系统。
“根据可见部分的比例和弧度推算,这应该是典型的工业安全窗!”她很快得出了结论。
“这种窗户通常采用双层或夹胶防爆玻璃,金属窗框也是加固设计,主要目的就是在发生爆炸或者强冲击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玻璃碎片飞溅伤人。”
苏御霖点了点头,思路越来越清晰。
“所以,”他转身面向白板,再次拿起马克笔,“我们现在要找的,是一个具有以下特征的建筑:”
他将刚才的发现逐一补充到“潜在藏匿点特征”下:
【建筑结构】:采用拱形钢筋混凝土承重梁(常见于90年代初化工厂控制室/高级办公区)。
【门窗特征】:配套使用拱顶高窗,金属窗框(推测为铝合金),具备工业安全防爆特性。
【综合推测】:目标极有可能是一座废弃或半废弃的【化工厂】。
白板上的信息越来越具体,绑匪藏匿点的轮廓,己经从一片模糊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指挥中心里的气氛,似乎也随着这些不断增加的线索,变得越来越活跃了。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
林城及其周边,符合这些条件的废弃化工厂,虽然不像普通厂房那么多,但也绝不在少数。
“苏哥……”王然看着白板上“化工厂”三个字,忍不住问道,“那我们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