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第2页)

  经济工作,的确不擅长。

  林峥不满意他,情有可原。

  “林书记说的是。”卢东升呷了一口茶,“嗯,好茶。这莫不是邻省的君山银针?”

  林峥微微颔首。

  “邻省这几年发展势头很猛,值得我们学习。”卢东升放下茶杯,“清江省背靠母亲河,区位优势、航运优势在中部省份里都算突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我们有天然的便利。”

  他话锋一转,“当然,这离不开沿海发达省份的支持。加强合作,对清江的未来,至关重要。”

  临海省,正是卢东升即将赴任之地。

  这其中隐隐的威胁意味,林峥不可能听不出来。

  临海省是华夏第一批改开的窗口省,经济发达,地位显赫。

  同样都是省委书记,临海省的一把手是政治局委员。

  而林峥,只是中委。

  这就是差距。

  从这个道理上说,卢东升转任临海省长。

  其实是升迁。

  “东升同志对清江未来的发展规划,很有见地。”林峥习惯性在手指轻扣沙发扶手。

  “要实现这个目标,确实需要一位有魄力、懂经济的政府一把手。为了延续清江目前良好的发展势头,也为了对五千六百万清江人民负责,现有的一些格局,我看,有调整的必要。”

  他身体微微前倾。

  “沪市的浦东新区,十年磨一剑,已经是新的标杆。清江不仅可以发展制造业,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同样大有可为。比起因循守旧,我更倾向于推陈出新,实现弯道超车。”

  卢东升心中一动。

  林峥的胃口,比预想中要大得多。

  将清江打造成高新产业研发基地,这思路若是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认可,林峥在清江政局调整上的话语权,中央层面恐怕也会给予更多支持。

  届时,临海省的那些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家未必看得上。

  但是高新技术,投入巨大,见效周期漫长。

  前景不明。

  林峥其实是在抬高价码,并非一口回绝。

  这一回合,双方打了个平手。

  “林书记高瞻远瞩,看到了中央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决心。”卢东升语气平和,“我本人也要努力学习。清江的局面,在林书记的带领下,一定会日新月异。”

  他停顿了一下,像是在斟酌词句。

  “有些同志,脑筋转得慢一点,也要允许他们有一个适应和进步的过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