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事发(下)(第3页)
乾泽帝听到此处,吸了口长气。冷哼道:“自行安排?你还挺开明。”沈溟堂堂巡按御史,巡视期间直属皇权,他下的命令若姜长鹰有异议,那就是在藐视君威。这话谁听了不觉得沈溟于政务之事太过儿戏,但他这个性格,恰恰也是乾泽帝愿意放权给他的原因。
沈溟还在继续,“姜指挥史写了封信加急送回坞城,就决定去云城,临走前跟臣说,邢柏年能说动海贼,站在海贼的利益立场上,粮食应当是最大的诱惑。很有可能海贼一面进犯云城,一面又觊觎观澜仓。臣觉得姜指挥史分析颇为有理,毕竟他对此很有经验。此后臣写了封加急信让段将军派兵接应姜指挥史,然后就动身去坞城了,水患寻灾收尾在瑞城,恰逢布政使亲临,臣便把瑞城的事都交给了陆谦袁陆大人,让他办完瑞城的事务,就去坞城同理赈灾粮事宜。”
乾泽帝似笑非笑,叹了口气,抬眼倪着沈溟,“真是亏得你了,拖着病体去坞城。”
晁三易手里还攥着陆谦袁的奏疏,他起身行了一礼,问道:“沈大人辛苦,敢问沈大人去了坞城后,粮仓如何。”
“阁老挂心,粮仓无事,贼人没有得逞,被悉数擒获。”
“那帮贼人何在?”乾泽帝对沈溟爱撂挑子的行为不放心。
“回陛下,被臣安排在兵马司军牢内。”
“还算你清醒,没有直接送到刑部那边去。”乾泽帝轻笑,不知道是夸赞还是讽刺。
******
云城之战后,士兵稍作整顿便投入了紧急的战后重建。
西城已经修葺完毕,女墙加固,还增设了不少弩机台。段悠宏巡查后,下令云城东城门也需要做同样的加固。虎川觉得段悠宏近来心情舒畅了不少,便借着陪同巡查的契机重提了与廊越国阿会族的那场战争。
“大人,廊越国阿会族兵败云城,估计会消停一阵子。上次我们是猝不及防,往后云城有大人坐镇,必定一如既往坚不可摧。只是……”
段悠宏一手拽着缰绳,他微微含胸,雄健的身姿随着马背颠簸一起一伏,“有什么话你就直说。”
“上月云城一战,没有提及姜长鹰,我担心,会有不妥。”
“的确会有不妥,但是那又如何,姜长鹰押解来的土匪涉及坞城军粮案,如今弄丢了人,到时候朝廷追究,我一样只字不会提姜长鹰,只说人是战乱之际逃跑了,我再上疏请罪,按照姜长鹰的性格,应该不会多言。就怕……”
“就怕沈溟多言。”虎川为难道,“恕属下多嘴,我总感觉这件事里面多了个沈溟,就没那么简单。”
段悠宏扯了一把手里的绳,在日光下迷离着眼倪着虎川,“面对没见过的人,总是会很神秘,我却听说他是个纨绔。但是和你一样,我也担心他,因为是个纨绔,所以直来直去,脑子不会转弯,这次奏疏刻意抹掉姜长鹰,我也是为了试探一下。”
“试探?”
“是的,云城具体发生了什么沈溟不清楚,姜长鹰那边最后的结果大不了是功过相抵,那样的话,我觉得沈溟无论是不是纨绔,至少对于姜长鹰,没有偏私。如果,最后过错全在我,功全在姜长鹰的话……就说明朝廷有人看不惯我久居此位。”
段悠宏没有说下去,虎川不明所以,“大人严重了,云城一战,大人拼死守城,鞠躬尽瘁。即使陛下因为西城损失的兵马来追责,也顶多是斥责一番,大程南境,永远都离不开大人,这一点,天下人皆知,陛下亦知。”
段悠宏看着眺望这座城,仿佛一眼就能望到头,蓦然轻笑,“凡事没有永远,你知道,曾经世人也都觉得大程国北境不可没有姜长鹰,但结果呢?十年前暮北军易主,姜长鹰永远的留在了坞城。从那以后我就知道,做大程将士如履薄冰才是常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谁会不怕呢。远在南境,朝中局势却不得不时时探知,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罢了……”段悠宏逆着光前行,没有回头,“你再拟定奏疏一封,将云城的事据实上表,不过,不要急着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