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嫂子走亲戚
在物资筹备阶段,傅友德礼遇贤士,这些人提供了诸多琐碎乃至离奇的建议。对于私人船队或许会犹豫,但对傅友德这位有整个大明为后盾的老将而言,他的态度是:凡言有用,皆予采纳。老文书配合傅友德,将一众有经验之人汇聚一堂,旨在记录、总结他们传授的种种经验,每日呈报于傅友德案前。此乃傅友德自我设定的学习任务,他不愿对一切茫然无知。
与此同时,筹备人员物资之余,还备有诸多商品。此番无需他人协助,因将作监积压着众多瑕疵物件,弃之可惜,售之无门,非皇家专供,无违例之处,只因种种缘由留下瑕疵。朱元璋慷慨地将这些库存转予傅友德,而傅友德欣然接受。
虽非商贾出身,但傅友德历经战阵,深知交易之道。他深信,无论对方喜好与否,关键时刻总能迫使对方给出一个公道的价钱,对此他颇有心得。
傅友德一行悄然启程,应天府众人浑然不知,大明洪武年间首支官方海贸船队已扬帆远航。此番顺利成行,多亏大明水军基础犹存,否则船只难以凑齐。
傅友德自老海员处获取充足信息,加之朱元璋赐予的地图,信心倍增。他视此行并无难处,计划先抢占一地,既便于日后停靠休整,又利于交易,毕竟在自己的地盘上交易,无人能征税。
作为一名资深军人,傅友德唯有躺在自己的营地,那块属于他的土地上,方能感到心安。
王都的繁华,他毫不在意。
傅友德正是凭借着这份谨慎,才得以存活至今。
望着辽阔的海面,傅友德心中涌起豪情万丈。
尽管他尚未完全洞悉朱元璋的全盘计划,但他清楚,至少在海军建设上,他已遥遥领先。
未来若势力壮大,他人皆需在他的麾下虚心求教。
而且,开拓了这片海域后,他也有了更多机会获取军功。
这让他怎能不心满意足!
正当傅友德满怀信心地踏上征途时,毛骧悄悄靠近朱元璋,低声禀报:“皇爷,傅大将军近日已率军出征!”
朱元璋闻言一愣,随即回过神来。
哦,是他让傅惟学率军出海探险的。
然而,他只是稍微想了想,便没再多想。
毕竟,经过几日,当初被胡大老爷煽动起的热情,已渐渐平息。
在亲眼见到胡大老爷口中的金山银海之前,朱元璋对海上贸易始终保持着淡漠的态度。
既然傅友德已经出征,那便等待结果便是。
到时候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
至于傅友德的安全?
傅惟学是经验丰富的老将,率领三千精兵,岂会在异族土着面前吃亏?
若真遭遇不可抗拒的天灾,那也是命中注定,无可奈何。
因此,只需静待傅惟学凯旋即可!
胡大老爷成功说服朱元璋派遣傅友德出征,为此得意了许久。
他并未自作聪明地插手干预,与傅友德之间,凭借无言的默契,未曾有过一次联络。
尽管他们都是国家的开国元勋,傅友德更是心知肚明,此次的“推手”正是胡大老爷。
然而,他们非但没有会面,甚至未曾有过任何言语上的交流。
两人都不愚钝,看似无交集,实则心意相通。
有些风险,尝试一下无妨,只要命硬,自能度过;但有些事,看似无害,一旦涉足,或许很快就会大祸临头。
胡大老爷与傅大将军皆是极为聪慧之人,对朱元璋的性格了如指掌。
因此,在胡大老爷促使朱元璋将傅友德及三千将士派往前线后,他便悄然隐匿于幕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