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三战危机(第3页)
北约联合作战司令部宣布提高防御等级,各国开始动员军队,全力向边境进行部署,同时,身为前线的奥地利、西德,宣布进入了战时状态。
欧洲的经济由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到了5月底,双方已经在边境地区集结了高达80万人的部队,进入了对峙状态。
欧洲的剧变,让全世界的人们瞠目结舌。
一时之间,人们惊呼,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到来。
5月30日,根据联合国决议,东大组建了维和部队,派遣到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
这支维和部队由2个伞兵师、5个航空旅、3个陆航攻击机旅组成,显然,这是以空军为主的维和部队。
另外,还有其余十几个国家的步兵部队,整支维和部队人数多达5万人。
联合国决议,双方必须立即撤军,解除当前的紧张状态,否则联合国维和部队将会介入。
面对5个精锐的东大空军航空旅多达300架战机,对峙一线的状态有所缓和。
宣布继任总统的巴里亚终于释放出了一些态度来。
他发表公开讲话时说,苏军的行动是在策划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旨在检验部队训练的成果,并无侵略他国的意图。
随即,巴里亚主动撤回了两个方面军,调到了乌克兰平原,在这里举行了10万人规模的超级军事演习。
但是,西伯利亚方面军那两万多罪犯组成的先锋军团仍然停留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始终威胁着西德的侧翼。
尽管局势有所缓和,但西德面临的威胁没有改变,美军不得不在那里保持重兵驻守。
就在众人认为,事情还会进一步发生变化的时候,局势就这么诡异地保持了下来。
苏军既没有下一步进攻动作,也没有把西伯利亚方面军撤回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精力被极大地牵扯在了欧洲这边。
反倒是苏联内部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
巴里亚不但沿袭了安德洛夫的改革政策,反而加大了力度。
他出台了国有化经济与私营经济相结合的政策,扩大了对外经济合作。
巴里亚选择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东大。
和安德洛夫相比,巴里亚的态度更加开放。
他放开了包括核工业、航天航空工业在内的重工行业合作限制,出台积极政策鼓励企业和东大进行合作。
这一系列的举动表明,巴里亚壮士断腕、重新开始的力度、勇气、魄力,都相当的大。
最厉害的一点是,巴里亚主动要求和东大进行边界谈判,不但公开承认了东大收回远东地区的事实,还隐约透露出,愿意将远东地区其他部分也归还给东大。
当然,这是有条件的。
对于东大来说,远东地区北部是否存在收回来的意义,那一片地区人迹罕至,是不适合人类生活生产的地方。
如果是好地方,老祖宗早就打下来了。
当然,如果条件合适,收回来比不收回来好。
作为军用机械设备技术进出口办公室的主任,李干在完成了歼-20试飞后,脱下军装换上便装,开始考察苏联的重工业,寻找合作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