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哥 作品

第215章 图-160、安-124,打包带回(第2页)

李干动心了。

光是买,对喜欢自己掌握技术自己搞的东大来说,吸引力不大。这种吞金兽的后续后勤维护成本太他妈高了,老毛子也不是好相处的,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让客户出血。

但是如果能转让技术,那就另当别论了。

李干问,“你们想卖多少钱?”

乌斯季诺夫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李干同志,请移步会客室详谈。”

一行人便走下飞机,乘坐嘎斯吉普车前往办公区的会客室那里。那里已经进行了非常隆重的布置,两国的国旗摆在那里,规格是国家级的。

这还是李干第一次在这么正式的场合进行双边会谈。

针对图-160,乌斯季诺夫开出了1亿美元的单价,而图-22m3则是7000万美元的单价。

转让技术的前提是,一次性采购70架。

李干当即道,“这个价格、这个条件是不能接受的。”

乌斯季诺夫说,“可以谈。”

李干摇头道,“即便包含转让技术,70亿美元都是一个极为高昂的价格。”

“上将同志,你应该知道,我们有研发战略轰炸机的能力,图-160也好,图-22m3也罢,不是唯一选择。”

乌斯季诺夫说,“李干同志,请说说你的条件。”

李干干脆利落地说道,“我们可以按照1亿美元的单价采购12架图-160,另外再支付3亿美元的专利技术转让费。”

“这个条件,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图-160的研发经费,已经投入了超过10亿美元。”乌斯季诺夫摇头说。

李干摊手笑道,“那就没有继续往下谈的必要了。”

乌斯季诺夫的眉头皱了起来,这个路数和他预设的情况相差太多了。

根据他们判断,东大是非常需要战略轰炸机的,很难抵挡得住引进图-160这个巨大诱惑。

李干的态度,是谈判策略呢,还真的是对图-160无感?乌斯季诺夫一下子没了主意。

出乎意料的是,李干不再就引进图-160、图-22m3这件事情继续谈,而是转而提到了远在基辅那边的安东诺夫设计局。

他说,“上将同志,我们还想去基辅的安东诺夫设计局看一看,还请提供方便。”

乌斯季诺夫一愣,说,“当然没有问题,我国九大设计局全部对东大兄弟开放,这是总统定下来的。”

“事不宜迟,现在就出发。”李干笑着说。

乌斯季诺夫犹豫了一下,最终没有再提图-160的事,不过,他决定亲自陪同李干和考察团前往基辅。

不买战略轰炸机,买运输机也行,有得是好东西。

基辅距离喀山才一千多公里,运-10专机只用了两个小时,就降落在了安东诺夫机场。

这是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厂的机场,降落的时候,李干就看到那一排停机位上停满了安-124战略运输机。

李干不由咽了咽口水。

大型军用运输机研发很顺利,也就是运-20项目,随着有机会从苏联获得大型运输机技术,项目推进速度会更快。

此前,东大技术人员对C-17有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也得到了部分技术。

现在,李干的任务是,想办法引进苏联的大型运输机技术。

如此一来,两者一结合,运-20项目的技术起点会很高。

和战略轰炸机相比,大型运输机技术更加迫切。

运-10的主要领域是民航客运、高价值商品货运,在军用领域,改成加油机、预警机、电子侦察机这一类特殊用途的飞机来用,还算合适。

可是,运-10是无法当做运输机来使用的,因为其采用的是窄体机身设计,而且没有大型货仓门。

在远景规划来,东大军用运输机要建成由战术运输机、战略运输机、超大型洲际运输机组成的军用运输体系。

当前,东大正在研制的大型运输机和C-17是同一个量级的,即最大起飞重量270吨,最大载重80吨。

而超大型洲际运输机还是空白的,即对标安-124、C-5这两种军用运输机的型号。

安-124刚刚服役,是全新型号的飞机。

而C-5运输机早在1970年就服役了,在一些设计上,安-124是优于C-5的。

两者的性能数据差不多,最大起飞重量都是400吨级,最大载重在150吨左右,C-5的最大载重要少一些,只有130吨,而安-124达到了150吨。

李干更加倾向于学习安-124的技术,它独特的前后货仓门设计,使得其能够容纳更多种类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