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 作品

第326章 营养师的“节气食谱”·顺应天时的智慧(第2页)

食谱末尾附着一份详细的营养成分表,像一份科学保证书:“每碗热量约150大卡,膳食纤维3.2g,升糖指数55,属于低升糖食物,糖尿病、高血压的叔叔阿姨都能放心喝,不用担心血糖血压波动哦。”

这是小陈根据苏怀瑾“节气养生”理论设计的特色服务。每个节气的前一天晚上,她都会把精心准备的食谱定时发送出去,像一个准时赴约的老朋友。清明时节推“荠菜豆腐羹”,她会写道:“春天肝火旺,容易上火长口疮,荠菜能清热平肝,配上嫩豆腐,鲜得能掉眉毛,还败火”;芒种时节推“绿豆百合汤”,她会提醒:“天儿越来越热,容易心烦睡不着,绿豆百合汤冰镇一下(别太冰哦),喝一口透心凉,晚上睡得香”;立秋时节则推“银耳莲子羹”,她会强调:“秋天风大,嗓子总觉得干干的,银耳莲子羹煮得稠稠的,喝下去嗓子润润的,比吃润喉糖管用多了”。

家住幸福小区的张阿姨是这个食谱的忠实粉丝。这天早上,她一收到推送就乐了,赶紧叫醒老伴:“老头子,快起来,小陈又发新食谱了,今天喝薏米红豆粥,正好治治你这几天没胃口的毛病。”她找出打印出来的食谱,上面已经用红笔圈出了几个重点,那是她上次做的时候记下来的小技巧。

“以前总记不住什么节气该吃什么,”张阿姨一边泡薏米红豆,一边跟厨房里择菜的邻居唠嗑,“老祖宗的说法多,春天要吃芽,秋天要吃果,记混了不说,做起来也不知道咋下手。现在好了,到了节气就等小陈的食谱,照着做就行,省心又实用。”

她指着墙上贴着的一张食谱,那是去年立秋时小陈推送的银耳莲子羹:“你看这个,我家老头子有高血压,去年秋天总说头晕、口干,喝了一个月这个,今年秋天居然一点都没犯,太管用了,比吃药还舒服。现在他天天盼着小陈发新食谱,比看天气预报还积极。”

小陈的食谱里,总少不了一些生活化的小窍门,像朋友在耳边叮嘱:“雨水节气别穿潮湿的鞋子,容易生脚气,晚上睡前用生姜水泡泡脚,暖身又祛湿,睡得也香”;“芒种天热,出汗多,要多喝温水补充津液,别贪凉喝冰饮,不然肚子该不舒服了,冰淇淋再好吃也要忍忍哦”;“立秋后早晚温差大,要注意添衣,别受凉,所谓‘春捂秋冻’也要适度,老年人和体弱者可别硬扛着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