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 作品

第330章 慢性病模式的爆点·国家级试点(第3页)

“请问苏怀瑾医生在吗?”一个操着浓重新疆口音的中年男人,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报纸,上面印着新闻里苏怀瑾的照片。他一见到穿着白大褂的人就上前打听,眼睛里满是急切和期待,“我是从新疆来的,坐了三个小时飞机,转了两趟火车,就为了找苏医生!我在新闻上看到你们的方法,不用天天吃大把药片,还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我就想试试!”

他患糖尿病十五年,并发症让他的脚常年肿痛,走路都费劲,听了新闻里的介绍,连夜就买了机票。

中心特意在下午召开了一个小型庆祝会。会议室里挤满了人,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中心的医护人员。陈院长手里举着遥控器,再次播放了那段新闻,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自豪笑容。

“大家都看到了,”陈院长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微微发颤,“这30秒的新闻背后,是无数个像老王这样的患者的信任和支持,是苏怀瑾、陆则衍团队日复一日的创新和坚持!是他们把患者真正放在心上,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才摸索出了这样好的方法!”

他转过身,看向台下并肩站着的苏怀瑾和陆则衍,眼神里满是赞赏和欣慰:“你们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证明了,中西医结合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是简单的1加1,而是能真正解决老百姓健康问题的好路子,是真正能惠及民生的好事!”

苏怀瑾和陆则衍相视一笑,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同样的欣慰、笃定,还有那份无论走多远都不会改变的、继续前行的力量。

窗外,初夏的阳光正好,透过玻璃幕墙洒进中心大厅,温暖而明亮。不远处仁济堂飘来的淡淡药香,和中心特有的消毒水味,在空气中轻轻交织、融合,形成一种特别的气息——那是传统与现代碰撞交融后,散发出的、属于未来健康管理的崭新味道,充满了希望和蓬勃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