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 作品

第341章 项目成果发布会·数据的胜利(第2页)

他顿了顿,指尖滑过屏幕,案例卡片翻到背面。舌诊图里的红绛色淡了,黄苔褪成薄白;心率图变得平缓,像被熨过的绸带。旁边配着张生活照:穿格子衫的年轻人坐在电脑前,侧脸线条舒展,黑眼圈淡得几乎看不见,手里端着的玻璃杯里飘着柴胡和玫瑰花。

“我们给他的方案很简单:柴胡6g+陈皮5g+玫瑰花3g,每日代茶饮——这是中医的‘疏肝解郁’;每小时做3次颈肩拉伸,配合‘情绪日记’记录烦躁触发点——这是行为干预;陆医生团队每周监测他的心率变异性和皮质醇水平,确保调理方向没错——这是西医的‘安全网’。”苏怀瑾坐在第一排,看着照片里的小周,忽然想起他上周来复查时,提着一大袋自制的山楂糕,说“给同事分了,现在整个部门都知道‘肝火旺要喝花茶’”。

“三个月后,他的高效工作时长从4小时提到5小时,深夜醒觉次数归零。”陆则衍的声音里添了点温度,“但他说最有用的,是‘现在看到甲方的修改意见,第一反应不是想砸键盘,是想泡杯茶顺顺气’——这就是我们说的‘体质改善’,不只是指标正常,是能和生活好好相处。”

台下的掌声比刚才更响了。有记者举手想问干预方案的复制性,被后排的动静打断——是老顾的儿子举着手机录像,镜头对着屏幕里的案例,他笑着对身边的妻子说:“这不就是爸的路子?中药调体质,监测保安全,连林老师的药膳都算进去,难怪爸现在能自己喝粥了。”

陆则衍等掌声稍歇,激光笔在屏幕上圈出“中西医结合”五个字:“这些数据证明,我们不是把中医和西医简单拼在一起,是找到它们的‘共通靶点’——比如小周的‘肝郁’,对应西医的‘自主神经紊乱’;调理用的玫瑰花,既能‘疏肝’,也能通过挥发油成分调节神经递质。最终,这些专业逻辑会变成‘不失眠了’‘不烦躁了’‘能好好工作了’——这才是医学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