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首发式现场·读者的狂热(第2页)
苏怀瑾接过方子时,指尖触到纸页的潮气——是阿姨揣在怀里捂的。她先看药材配伍,又让阿姨伸出舌头:“您舌苔白润,是胃寒,小半夏汤治的就是这个,自然舒服。”她掏出手机,打开相册里存的“舌象图谱”,指着其中一张红舌尖的照片,“但您闺女舌尖红得像樱桃,是胃热,再用半夏、生姜,就像给小火苗添柴——得减半夏到5g,加6g竹茹,清胃火。”
她在方子旁画了两个简笔画舌象,左边白舌配“原方”,右边红舌配“调整方”,连竹茹的样子都画了个小图标:“您看,调理跟穿衣服一样,您适合棉袄,她适合单衣,得按体质来。”
阿姨的手机“咔嚓”响了一声,她举着屏幕给后排看:“你们看苏医生画得多清楚!我这就给闺女发过去,让她照着抓药。”后排立刻涌上来半截队伍,穿格子衫的大叔举着张打印的体检报告:“我甘油三酯高,书里说‘舌苔白腻对应这个’,您看看我这舌象是不是得加茯苓?”扎马尾的姑娘捧着本翻卷了角的书:“p67的‘穴位图’我总找不准,您能教教我吗?”
赵小胖在老槐树后数人数,手指点到“287”时,林晚秋端着杯山楂荷叶茶过来:“出版社刚打电话,说首印5万册订出去八成了,让咱们多签点书,加印的10万册得等三天,怕读者等不及。”她朝展台努努嘴,“你看那穿西装的,是隔壁写字楼的hr,说要给员工批量订,当健康手册用。”
苏怀瑾给位老爷爷讲完“高血压调理方”,抬头时看见铜药碾旁站着个小姑娘,正踮脚够碾轮。是研学班的丫丫,脖子上挂着迷你铜药碾,手里攥着本《岐黄手记》:“苏老师!我带同学来碾薄荷,他们不信‘薄荷能醒神’,我说书里写了的!”三个小脑袋围着铜药碾,轮流推着碾轮,薄荷的清香漫开来,混着展台前的当归香,像把整个夏天都揉进了风里。
直播的小伙子把镜头对准这幕,弹幕突然刷屏:
“这才是中医该有的样子!不是老掉牙的药罐,是能让孩子上手试的薄荷!”
“苏医生讲得比我妈带的老中医清楚,我妈总说‘方子不能改’,现在终于能说通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