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 作品

第354章 首周售罄·医学院校的教材订单(第2页)

最让人意外的是西医院校的备注。某军医大学的订单里写:“推荐给预防医学专业,其‘体质调理-指标改善’的跟踪模式,对慢性病管理教学有借鉴意义——特别是舌苔变化与代谢指标的对应关系,可作为跨学科案例。”

“以前总有人说中医案例‘说不清、没依据’。”陆则衍把高校名单整理成表格,指尖在“12所”那个数字上停了停,“现在医学院主动用来当教材,就是最好的认可。”他忽然想起什么,转身出去,回来时手里拿着本《医学前沿》杂志,封面人物是苏怀瑾,背景是仁济堂的药圃。

这本三年前刊文《中医标准化:难以逾越的鸿沟》的杂志,这次用了整整八页专访。苏怀瑾翻到其中一段,陆则衍用红笔标了出来:“苏怀瑾没有回避‘中医如何被验证’的核心问题——她用50个病例证明:当‘舌苔白腻’对应‘甘油三酯偏高’,当‘脉象沉缓’关联‘心率偏慢’,当‘疏肝理气’能被‘自主神经稳定性提升’佐证,中医就从‘经验医学’走进了‘循证医学’的视野。”

“你看这句。”陆则衍指着“从经验到科学的跨越”,眼里带着点揶揄的笑意,“去年学术会上,张教授还拍着桌子说‘中医搞不出标准化,病例都是零散记录’——现在他主编的《临床思维训练》杂志,主动约我们写‘中西医指标对应’的专栏了。”

苏怀瑾翻到杂志中间的插图,是老王的血糖曲线:横轴是干预天数,纵轴是血糖值,蓝线从“6.8mmoll”缓缓降到“5.4mmoll”,旁边用红笔标着“同期舌苔白腻度降低”,还附了张舌象对比图。她忽然想起整理这组数据的那个深夜,陆则衍对着电脑屏幕揉太阳穴,说“要把茶包服用时间和血糖波动的相关性标出来,这样才够严谨”——他当时熬了三个晚上,连“晨起空腹”和“餐后两小时”的数值都分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