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应急体系的爆点·中医纳入公卫预案(第2页)
台下的掌声又一次响起,这次更响,带着显而易见的认同。苏怀瑾的视线落在电子屏上滚动的“修订要点”上,“中医专家组同步响应”几个字被标成了红色——那是她曾在无数个深夜里想过的场景:中医不该只在“西医没招时试试”,而该和西医并肩站在防线最前。
“所以我们决定:从今天起,中医不再是‘备选’,是‘必选’。”陈院长的声音陡然提高,“我们已将苏怀瑾同志的手机号纳入‘省级应急专家库’,今后省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专家与西医专家同步接警、同步研判、同步干预。”
闪光灯“唰”地一下聚焦过来,苏怀瑾下意识地抬了抬眼。镜头里,她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落在身后的电子屏上,与“省级应急专家库”的蓝色字样重叠。颈间的铜药碾吊坠在光线下闪了下,像颗小小的星。
她忽然想起很多画面:疫情最急的那个凌晨,三点零七分的会诊电话里,社区护士带着哭腔说“老人拉得嘴唇发白”;林晚秋在药厂车间里盯着生产线,眼底的青黑像晕开的墨,却笑着说“再有两小时,10万袋茶包就能装车”;社区空地上晒满的被褥被风吹得鼓起,艾叶的清香混着阳光,老太太们坐在小马扎上互相看舌苔,说“苏医生说舌不腻了就快好了”。
这些碎片此刻像珠子被串了起来,成了“中医纳入预案”最实在的注脚——不是靠理论辩驳,是靠52个24小时止泻的患者,靠从120例/天降到28例的新增曲线,靠那些被藿香茶和生姜泡脚暖过来的日子。
“苏医生。”旁边的陆则衍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递过来一个塑封的工作证。淡蓝色的封皮上印着“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照片里的她穿着白大褂,眼神比去年在当归田里时沉了些,却更亮。
苏怀瑾接过来时,指尖触到塑封下凸起的字迹,像触到某种坚实的承诺。“以后你手机得24小时开机了。”陆则衍的声音里带着笑,眼底却有藏不住的骄傲——他还记得她刚开健康管理中心时说“要让中医走进该去的地方”,现在,她真的带着中医走进了公共卫生应急的核心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