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 作品

第388章 老年用户的“数字化”·弟子的耐心(第2页)

“没事,咱再试。”小棠把他的手指往“30包”按钮上放,“您按的时候停一秒,别着急抬。”这次总算选对了,张老伯的指腹在屏幕上多按了半秒,像在确认什么。

到输地址时又卡了壳——他住的“河坊街小区”写成了“河防街”,系统弹不出匹配地址。小棠从柜台拿了张便签,让他先写下地址,再照着输:“您看,是‘作坊’的‘坊’,不是‘防备’的‘防’。”

订单成功提交的提示弹出来时,张老伯突然直起腰,拍了下大腿:“成了!”他立刻摸出老年机,给老伙计老李打电话,声音亮得能穿透体验店的药香:“老李!我会用小程序买茶了!仁济堂的!比去药店方便多了——你上次说膝盖疼?他们小程序里还有瑾姐讲的八段锦视频,我刚看了,说‘拍膝盖能活血’,你也学学!”

挂了电话,他把小棠画的“三步法”折成小方块,塞进口袋最里层,像揣了张藏宝图:“这纸我得收好,下次就能自己来了。”

这事过了没两天,弟子们在体验店隔出个小角落,摆了六把藤椅,墙上挂了块小黑板——“老年数字课堂”的牌子是赵小胖写的,毛笔字歪歪扭扭,却透着热闹。第一堂课来了五位老人,张老伯特意提前半小时到,手里攥着他的“三步法”,像个准备考试的小学生。

李阿姨是带着老花镜来的,刚坐下就叹气:“我这脑子,记不住新东西。上次闺女教我用视频通话,转天就忘。”她翻着小程序界面,手指在屏幕上乱划,“这字也太小了,看着眼晕。”

小棠把她的手机调成老年模式,字瞬间大了一圈。她又翻出手机里的照片——是上个月李阿姨教她们包粽子的场景,阿姨的手捏着粽叶,卷得又快又稳。“阿姨您看,”小棠把照片凑到她眼前,“包粽子要泡米、卷叶、绑绳,那么多步骤您都教会我们了。这小程序就三步,比包粽子简单多了。”

李阿姨看着照片笑了,眼角的皱纹像化开的水纹:“也是哦,包粽子还得煮呢,这个不用。”

课堂上的老人们学得慢,一个“返回”键能教三遍。有位大爷总把“提交订单”当成“退出”,每次都得从头再来;张老伯倒是记住了步骤,却总在输手机号时少按一位。小棠从不催,谁卡壳了,她就搬个凳子坐到谁身边,拿支荧光笔在打印的界面图上画箭头:“从这退回去,对,就像咱买菜时走错路,退回来重走就行。”

三周后,李阿姨成了课堂上的“小老师”。她把小棠画的“三步法”贴在手机壳背面,正教新来的张阿姨按屏幕:“点这个红按钮,对,就是这个——别慌,按错了咱再改,小棠说‘手机比菜摊的秤耐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