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老少英雄谈心,讲述陈年往事(第2页)
三更天的时候,苏定方便早早地起来了。他先是认真地刷牙漱口洗脸,而后饱餐了一顿,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储备充足的能量。
一切准备就绪后,苏定方辞别了恩师和师祖,离开了王府,朝着考场赶去。
这一天,全国各州城府县的举子们纷纷齐聚长安。此次科举,除了秀才们通过作锦绣文章争夺甲名之外,还有一科专门招募天下武人,旨在为朝廷选拔人才,建功立业,这一科被称为武举。前三日,文举考试刚刚结束,而武举则于正月十八日举行。或许有人会问,隋天子为何如此重视此次武举考试呢?只因当时的隋朝,虽坐拥千里江山,但在长久的太平之下,辽东的高句丽时常侵扰边境,江南的海寇也频繁作乱,搅得百姓不得安宁,朝廷急需一位良将来平定这些祸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话说到了正月十八日,苏定方收拾妥当,精神抖擞地前往武科场。只见科场周围,大旗迎风招展,鼓楼在四方高高耸立。校场中的小厮们手持小旗,时刻留意着时辰,以便及时报知,通知举子们做好准备。 苏定方抬眼望去,只见左右人头攒动,来自四海的举子们个个气宇轩昂,昂首挺胸。他们虽然面相各异,但都散发着一股英雄之气。苏定方见此情景,心中不禁感叹道:“常听师父说过,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山外青山楼外楼。今日在此比试,我定要使出平生所学,绝不能丢了颜面。倘若有哪个嘴快心黑之人,在背后对我宗族说三道四,那可真是羞煞人也。”于是,苏定方稳定心神,气运丹田,开始养精蓄锐,为即将到来的比试做好充分准备。
此时的场景,真可谓是:“诺大个京城,容得四海蛟龙聚;多少个英雄,却是谁敢奉黄旗?”
就在众人翘首以盼之际,知事官匆匆赶到五科场,高声演讲道:“各位举子们听好了,眼看就要到卯时了。本次武举的主试者,乃是周国公左祤卫将军宇文化及以及唐国公李渊。请诸位举子按照座位落座等待,所坐之位的旁边,有红旗书写着籍贯,大家按照乡籍入座即可。”
各场的举子们听了,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这武科场上一展身手,来一场激烈的厮杀。
就在这时,铜锣轰然一响,报事的小厮扯着嗓子大声呼喊:“天下举子听真,卯时三刻已到,武场正式开科!”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从下面缓缓走来两匹马,马的旁边有黄罗伞盖遮阳。马上端坐的,正是周国公宇文化及和唐国公李渊。
这宇文化及本是前朝周太祖文皇帝的从侄,自幼便深受太祖的宠爱。待他长大成人后,被任命为武将。此人虽多有谋略,但为人奸狡,心胸狭隘,妒忌忠良。在朝中,许多佞臣奸党都是他的门生。由于他深受天子宠信,天子特恢复前朝国号,封他为周国公。
苏定方仔细打量着二人。只见他们都在四十多岁的年纪,走在前面骑青马的宇文化及,身高八尺,身形如一条水蛇般纤细,面色白皙,却带着几分油粉气,一双三角眼闪烁着狡黠的光芒,鹰勾鼻子,菱角嘴,嘴角还往下耷拉着,留着一绺山羊胡。苏定方看到他这副模样,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厌恶之情。再看宇文化及身上,穿着一身大红官服,头戴乌纱帽,显得格外刺眼。
苏定方又将目光投向宇文化及身后。只见一匹高大的白马上,端坐着一人,此人气宇轩昂,身高七尺半,面如冠玉,三绺胡须微微泛白,龙眉凤目,鼻梁高挺,面容庄重,颇具帝王之相。这二人站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奸诈狡猾,一个正气凛然,好似一蛟一龙,正邪分明。
不一会儿,二人手捧皇王圣旨,分立两旁。
苏定方见了宇文化及,心中暗自叫苦:“不好,这老贼莫不是就是那宇文贼子?我之前刚打杀了他的侄儿,幸得老英雄相救。今日此番比武,只求他老眼昏花,认不出我才好啊。”
苏定方正想着,擂场忽然响起了激昂的鼓角之声。殿前武官手持黄旗,高声呼喊:“二位国公老爷有令,各位举子开始厮杀,但不得伤人性命!”
与此同时,只见举子中有一人大喝一声,手持双锤,气势汹汹地朝着擂台冲去。众人定睛一看,此人面如黑锅底,嘴唇好似淀叶青,不看还好,一看活脱脱就像一个焦黑的蛤蟆。这人也是个急性子,打马刚要上擂台比武,殿前官急忙高声呼喊:“那一举子不得无礼,且报上姓名,通名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