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珐琅厂(第3页)

并且在这个珐琅厂的公司架构上祁同伟还发现,并没有任何弯弯绕绕。

只有一个公司,股权的百分之99全部归属于珐琅厂老板所有,至于那1%则是工人股份。

当然这些都是控制权,实际分红股份肯定要比这1%要多。

珐琅厂是机床加工工艺,这种工艺越是靠老师傅,一个老师傅可是要比十几个工人值钱。

必须要靠股份才能留下。

种种制度下,让祁同伟觉得,这个珐琅厂老板一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这才迫不得已投入股市。

后来在审讯中发现,原来早在十五年前,临西县就在招商引资。

计划引进三家厂,只为了能够让临西县百姓能吃得上一口饭。

当时响应的工厂有几个,但看了临西县的条件后纷纷摇头,道路不通,一辆车路过后稍微开快一点可能都得换个底盘。

这种环境让招商一时间陷入困境。

而只有这位珐琅厂的老板因为只是在临西县做代加工,加上出县的路也不远,他来出钱给自己修路,并答应将厂放在临西县。

起初经营很好,毕竟他原本就在外面打响了名号。

可不知什么时候,或许是临西县政府为了能够引入更多厂,于是打响了珐琅厂的名号。

这一打响名号,越来越多的商人来到了临西县谈生意。

本来这是一件好事,但随着人越来越多,赚的钱也越来越多。

而这就被县里的几个亲戚盯上。

......

“后来,三家珐琅厂都在临西县建厂,而且因为临西县政府的方针,对于新来厂有扶持,很多好单子都被政府给了这些新厂拿走,甚至更远的单子也被截胡。”

“没办法,既然接不到单那就给上面领导送钱嘛。”

“可没想到,钱越送越多,单子却没有多少,三年前我就知道,再这么经营下去一定会入不敷出,你说我能不想其他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