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明升暗贬

第一百六十六章 明升暗贬

南通

苏清漪一行人已经将大部分河道都疏通干净,现下便是一边清理剩下的河道,一边重修堤坝。)我,的!+*书±£城?§1 ?首_发a

苏清漪挥着锄子将泥污抛到一边,沈砚卿也将自己的衣袖还有裤脚全部撩起,挥着锄子在一旁帮忙。

“主子!”

阿彪洪亮的声音响起,苏清漪拎起锄子,往竹编的背篓上一抛,“什么事?”

“这里说不了。”

“行。”

苏清漪点头,提溜着阿彪到了一个隐蔽的角落。

“说吧。”

“喏,京城的信件。”

阿彪将怀中的信件递给苏清漪。

苏清漪抿唇,“你直接给我不就好了。”

“隐蔽些这样。”

阿彪挠头。

“呵。”

苏清漪冷笑。

她接过信,直接打开看。

“啥事啊?”

阿彪探头探脑。

“圣上又调了一个官员来南通上任知府。”

苏清漪眸光微闪,“这位南通知府,可是个熟人。”

“谁啊?”

“徐桓。”

翰林院一般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七品的编修和检讨干到一定年限一定要出翰林院,这时候,正七品的编修和检讨便能直接升迁成正四品或以上官员。<3+鸿/?*特o>小÷.[说¤网# ;免¨?¢费|>阅°a读,?

这时候,摆在他们面前的出路有三条。

一是,转行当言官。

二是,继续做翰林。

三则是,外放当知府。

她这位前妹夫这些年一直在翰林院从正七品编修升到了从五品侍读学士,三年时间,擢升飞快。

要是一直呆在京城,那,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毕竟,还未到年限,就能在翰林院升到从五品,若继续留在京城,是极有可能官至正二品尚书。

本朝尚书可立两位,目前只有沈砚卿一人是尚书,尚书之位,还空悬一人。

按照这样擢升的速度,徐桓前途不可限量。

苏清漪眸中闪过一抹幽光。

信中说,调往徐桓前往南通当知府的圣旨,是在原本南通知府去世的消息传入宫中时,圣上第一时间便直接下旨的。

大家都觉得,徐桓这回是倒了眉,明升暗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