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资源利用
顿时一大堆关于赋役救济之术的相关记忆涌入张文远的脑海。 张文远的思维跟随着这些记忆飞快运转。
毛伯礼这些年来的相关体会全部被吸收了下来。
毛伯礼对于赋役救济之术的熟练程度估计也就到五成左右。
张文远在吸收完黄信的所有经验值转化为熟练度之后,直接使自己对于赋役救济之术的熟练度超过了毛伯礼的水平。
再接再厉,他又将其余二十几人的经验值全部转入赋役救济之术中。
张文远前世生活中,由于经济的发展,早就没有徭役这一回事。
前世几乎所有的公共福利全都转化成了经济赋税。
但是在那之前的千百年华夏历史上,组织徭役就是官府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所有百姓当然都不愿意服徭役。
可与此同时,官府和上位者的威信又会让他们愿意出少量的劳动来避免官府找他们的麻烦。
怎么评定给百姓劳动的量,就是一个相当考验官员水平的事情。
同样人口的地区交到一个不知道征发徭役的官员手里。
要不然就是使得百姓的民力动员不足,要不然便是过度盘剥百姓,造成百姓反抗。
而对于精于赋役救济之术的官员来说,便能恰到好处地让百姓承担那些百姓可以接受的徭役,达成正向循环。
在不耽误百姓生产生活的同时,使得本地的基础建设能够得到维护,城市面貌可以不断修缮更新。
能在百姓承受范围之内,使得民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官员治理地方能力强的最佳体现。
除了征发徭役之外,这技能还包括了救济之术。
就是用以救荒的技术。
说白了就是如何分配资源。
比如某地的百姓受到了水灾,这时来了一批救济粮,若把这些粮食分给壮劳力,就会导致体弱的老弱妇孺大量死亡。
你把有能力造反的壮劳力全部喂饱,又让他看见自己家里的老婆孩子父母因为吃不上饭而大量饿死。
结局就是吃饱了的壮劳力心生不满,开始反叛。
但若是将粮食全部分给妇孺,则会导致壮劳力没有足够粮食,地方上大量需要劳力去干的救灾工作无法顺利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