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十节度杀到

张文远领地上的各种税收,杂七杂八加起来约占收成的百分之二十,这与大宋朝的税收差不多。 但领地百姓实际存留远比在大宋其余地方治下要多,就是因为张文远手下许多土地都是归属梁山势力所有,百姓交了税收之后就不用多交钱。

而在大宋的其他地方,百姓种地除了要给朝廷交税之外,还得另交不下于税收的租粮给地主,实际上粮食产出能自己口袋中留下六成便已算是不错。

再加上大宋其他地方的治理也没有张文远手下这么高效,各种水利设施、耕牛、种子的缺失使得百姓土地收成降低,普通佃农终日干活,顶多也就是饿不死而已,而在张文远这里却是温饱有余。

到了明年,张文远治下的百姓基本能保证一日两餐,而且有一餐可以吃上纯细粮,放在北方,这可是许多农村小地主都达不到的生活水平。

何况,这些小麦不光是来年领地上产出的粮食,更能保证所有分到田地的百姓在接下去可能到来的朝廷围剿中会绝对地站在张文远一边。

没有什么比把利益分给百姓,再让他们自己辛苦劳动种下粮食更能让百姓有归属感的了。

张文远知道自己治下五十万百姓创造的产值,能超过同处山东、由大宋朝廷治理地区一百二十万人的产值。

而且还是在强兵开疆模式下实现的治理成果。

绝对算民富兵强。

在新夺来的领土上,百姓们对张文远是打心底里感激。

就算是之前不相信梁山势力能够长久的人,此时看到田中郁郁葱葱的麦苗,也会由衷地佩服。

有人说梁山是叛贼,可在朝廷统治下哪有这般家家炊烟袅袅、百姓安乐种地的景象?

这样的叛贼,百姓只有欢喜接纳的份。

当然,现在的张文远也不敢太过自满。

虽然手下富裕,但毕竟只有五十万人、五万兵。

东京若是拼了命来征讨,用不了多久,这点积累就会被耗损干净。

若是打得十室九空,就算是再忠于张文远的百姓,也会被逼得投降反叛。

张文远也没想和朝廷打到底。

能守住郓州基地,就已经发展到头了,此战之后应该想着招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