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背后一刀捅蔡京(第2页)
但这事情做的也是十分难看。
现在满京城都知道童贯大军溃败,而且跑得比信使还快,战败的一瞬间就一路从东阿逃回了汴梁,满朝皆笑他是“逃命枢密”。
童贯想起张文远东阿城下的隆隆炮声,犹自心惊胆战,面上无光地小声道:
“相国有所不知,那张文远手下火器着实犀利,六万大军尚且不敌,我又能如何?”
“若非走得快时,我也死于阵前了。”
蔡京听着他狡辩,心中冷哼一声,心想:你这死太监还不如死在阵前,我还好交代些。
但毕竟两个人是政治同盟,童贯这几年在西军为当今天子掌握军权的功劳,皇帝是不可能忘记的。
到现在皇帝还没有治童贯之罪,也就能看出天子的态度了。
蔡京对童贯也不敢太过苛责,只能道:“索性你早一步回来,如今东阿一战的消息,由你口中说出,不至于被那些清流拿来大造文章,事情还有转机!”
话刚出口,就见外头一个文书急急忙忙跑来:“相国,不好了,这是今日朝中流出的折子!”
蔡京接过折子一看,瞬间瞪大眼睛,口中忍不住“咕咚”一声:“宿元景和张文远这群贼子!”
童贯满脸疑惑,看了蔡京一眼,见他没把折子合上,便也起身望向折子内容。只看一眼,顿时浑身冰凉。
折纸上写的赫然是一封张文远请降的上表,由殿前太尉宿元景转交。
那折子中,说是请降也就算了,更可气的是,张文远用懊恼的语气表示:
自己根本没有想跟朝廷作对,乃是拳拳效忠之心。
之所以在东阿城和几水沿岸与朝廷官军为敌,他本是不愿的。
奈何童贯手下朝廷大军军纪败坏,不听劝阻,在各地烧杀抢掠,激怒了几水百姓,是以两边成仇,张文远不得已带人去解围。
至于东阿城下的大败,更是被张文远说成了一句轻飘飘的:“我大军将出,骑兵尚未冲锋,朝廷天兵却自行散乱,其中或有人高呼‘童枢密害我,我等何必与他卖命’之语。”
“枢密大人惊吓中调转马头,纵使属下乱砍,本镇兵士杀出一条血路而逃。”
张文远又表示自己为了收拢剩下的残兵都花了好几天时间,童贯几万兵马,因为自相残杀死的都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