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过树梢的熊 作品

第220章 不吝夸奖(第2页)

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侯科长在南京本部也是个比较傲的角色,能够让他夸别人可不容易,而且还是毫不吝啬地夸奖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由于都是压着嗓子,所以发出的声音有些参差不齐。

张鑫华听了也是深有同感,唏嘘不已。

侯科长无奈地说:“鑫华,有时候就是这样,能力强并不一定能上位,还要看机缘。就凭着吴剑光之前的表现,不撤职查办就算是烧高香了。”

张鑫华知道他说的是“鹞子”一案,忙道:“侯科长,那个案子的确是我们思虑不周,以致在中间出了岔子,鑫华难辞其咎。”

如果将来在案件的侦办过程中踢到了铁板,他侯科长自然可以全身而退,但是自己呢

那这么说来,昨晚侯科长的突然到来隐隐有着考察的意思。

“没错!当初吴副站长在这件事的处理上的确是奇案妥当,方如今当时也是为了自保,他说的线索我们这些老特工都忽略了。说实话,这行干的时间长了,脑子有点僵化了,遇到事情总是凭着经验,甚至是想当然,这一点还真得跟年轻人学学。”

侯科长收起笑容:“哼,南京本部那边也是世风日下,一个个追名逐利,争权夺势,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卑鄙无耻的手段都使得出来,稍稍获得一点成就,就得意洋洋,忘乎所以,搞得内部内耗不止,到处都是一片乌烟瘴气,哪有人想着完成先总理的遗愿。”

“按照甲计划实行!诸君低头去准备吧!”

临近中午,城东的一个茶馆当中,说书人正在吐沫横飞地讲着《彭公案》,前面的案几上搁着他特用小泡壶,旱烟袋等物,旁边还有一个惊堂木。

人们于紧张工作劳动之余,听听这类历史掌故,消除一天疲劳,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因此,他说的书目就有文言写成的《聊斋志异》《列国志》《三国演义》,或某个文人笔记类志怪小说。他说的其它大部头书,有《精忠岳飞传》《封神演义》《七侠五义》《水浒传》《施公案》、《刘公案》等。

昨晚说起来也是巧了,三浦和一外出找一名内应打探消息,侥幸躲过了王韦忠的围捕。

然而坐在东南角落里那张桌子上的客人,与周围的茶客想的格格不入,他面前的茶碗空了有好一会儿了,也没有续水,四个小碟子了的瓜子生等干果更是一点都没有动,看上去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方如今一阵错愕,看来终究是躲不过去。

另外就是,新的线索必须马上接上,否则留下空档期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这个我得问问去了,这段时间案子我参与的比较少。”张鑫华如实回答。

身处南京本部,消息自然是灵通的很。

张鑫华放下筷子,略微思考了一下便道:“王韦忠这个人做事比较认真,执行能力很强,在几次日谍案中都是表现优异,最近的这些案子也是他居中调度指挥的,我的评价是此人是胆大心细,勇于任事!”

此人正是侥幸从武林巷脱身的特高课总部第三情报组组长三浦和一。

侯科长对吴剑光的成见很深啊,也不知道两人曾经有过什么样的矛盾,看来将来在处理两人的关系问题上要格外地小心了,张鑫华心说。

不得不说,这样的评价应该是很高了。

虽然临近晌午了,可还是有很多的听众。

张鑫华抓住时机进言道:“您的眼力果然非凡。此人脑清楚,心思缜密,挖出崛部隆一的过程很是精彩,‘轻舟’小组谋篇布局也见功力,对一个新手来说,表现堪称惊艳!”

不过,但他回到武林巷的时候,远远地就感觉到了不对劲。

侯科长点点头:“我听说,从现场的情形分析出另有杀手的就是那个方如今,从闫建波自杀的现场,发现问题线索的也是他”

轻轻地打开门,张鑫华跨过门槛,左右看了看,将并没有什么异常,这才快步走进巷子里。

“好,不过你要抓紧时间。我怕时间一长,被人察觉出来,那么我们之前所做的调查都会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