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潜心研究(第2页)
这一天多的时间中,一共送了四餐,分别是前一天的早中晚三餐以及事发当天的早餐。
一遍看完之后,他又反复阅读了几遍,将“鹞子”案牢牢地装进脑袋里。
王韦忠正在整理手头上的工作,准备交接,听了方如今的汇报点头同意,但是站长要找他谈话,怕是不能随着方如今一同前往了。
一是“鹞子”不想让交通员和情报买家见面。
不过,他很快就失望了。
而另外一种可能,则是类似交通员之类的人从“鹞子”手里拿走了情报。
这符合吴剑光的一贯作风,始终以自己极端的利己主义世界观去度察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
但是据张鑫华称,行动组对送餐的侍应生等凡是跟“鹞子”接触过的人,都进行了认真的盘查,并没有发现夹带之类的情况。
“鹞子”之所以表现出对张鑫华的信任,实则是有恃无恐的表现。
他的身上有张鑫华最想要的情报,而张鑫华并不确定情报是否就在他的身上。
也就是说,他们在行动队员们的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了两次接头。
此后德国不断崛起,法国的重心全放在德国身上,随着苏联的不断崛起,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又开始担心苏联变得强大,所以这个时期西方是自顾不暇。
方如今手指轻轻敲击着办公桌的桌面。
但方如今可不这么想,“鹞子”从上海带来的情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要自我加压。
张鑫华担心惹恼了对方,从而导致停止交易。
详细看罢案卷以后,他主动将自己带入案件之中。
这样来看,方如今更加倾向于“鹞子”在饭店里便已经和人完成了接头。
张鑫华给出的价格是二十根小黄鱼,如果还另有买家的话,相信价格也不会较之低多少。
他到达临城的第一天几乎都在睡觉,甚至连晚饭也没有吃。
他更加倾向于这些情报是提供给另外的买家,也就是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情报机构的,毕竟这些国家在华都有利益。
这是张鑫华的命令,他不想让“鹞子”觉得自己没有诚意,便特意嘱咐手下队员给予“鹞子”一定的个人活动空间。
方如今也认为张鑫华的推测确实有几分道理。
“鹞子”在到达临城之前,便将自己的行程以及在临城的住处通过他们之间的秘密联络方式通知了张鑫华。
交通员和现场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和证据关系。
方如今推测大致有以下几种可能:
如果有更加简捷的方式传递情报,而弃之不用。
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虽然没有捞到好处,而且还损失了部分利益,但是维权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此后开启了“修约”运动,修约的主要内容就是收回列强在华的租界。
二是“鹞子”准备待价而沽。
既然“鹞子”已经在行动组的监控之下了,为什么不直接在湖边村饭店进行交易,那里岂不是更加的安全
直到反复阅读卷宗,他才想明白其中的关节。
二是毫无用处。退一步讲,即便红党的地下组织有财力购买情报,这些关于日军的情报给谁呢难道是针对日军的部署写上几篇谴责的文章这显然没有必要。
虽然这中间有一小时的时间,但临城市区也不小,而且中间河汊,“鹞子”绝对不可能在这一个小时之内,从湖边村饭店到大兴银行,办理重要物品存蓄业务,又从大兴银行返回湖边村饭店。
在情报没有到手之前,这次接头的主动权始终都掌握在“鹞子”手中,而张鑫华也只能是听从“鹞子”提出的要求。
不过,由此引出的疑惑又来了。
三是存放在保险柜中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情报,而是“鹞子”个人重要物品。
这个时间与周新刚接到的报警电话中提到的鬼货交易时间几乎一致。
这一点,一街之隔监视点里的行动队员可以作证。
越想下去,方如今越是觉得毫无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