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伙饭吃到肠胃炎 作品

第一百五十八章 赵大刚的三板斧,嫂子的压箱底!(第2页)

标叔在十三行混迹多年,人脉广,很快就介绍了几个人过来。

第一个,四十来岁,一开口就把未来的蓝图画得天花乱坠,可一问到具体怎么做,就支支吾吾,全是空话。

赵淑芬只聊了十分钟,就客气地把人送走了。这是个只想来摘桃子的投机分子。

第二个,倒是看着老实,自称之前在国营单位管过仓库。可当赵淑芬问他对出口报关、信用证结算这些流程了不了解时,他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

羊城人才济济,但想找到一个既有能力,又信得过的人,简直难如登天。

千里之外的红星市,赵大刚却已经等不及了。

为了完成那张“军令状”,他几乎是红着眼睛,砍出了自己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招兵买马!

“红星服装厂(汇川联盟)高薪诚聘熟练缝纫女工!保底工资五十元,另有计件奖金,上不封顶!包一顿午饭!欢迎下岗纺织姐妹们前来报名!”

五十块的保底工资!

这个数字,在1988年的红星市,不亚于投下了一颗炸弹。市里效益最好的国营厂,正式工一个月也才七八十块。

消息一出,整个红星市都轰动了。

第二板斧:校企合作!

赵大刚亲自跑了一趟市里的技工学校,找到了校长,拍着胸脯承诺,愿意和学校建立一个服装专业的定向培养班。厂里出老师傅去讲课,学生毕业后,只要考核通过,直接进厂当正式工。

这对于正在为学生毕业分配问题发愁的技校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第三板斧:技术革新!

赵大刚拿出账上几乎所有的利润,又咬牙从信用社贷了一笔款,凑够了一笔巨款,通过之前展会上的关系,从外地购入了两台全新的高速缝纫设备。

这三板斧砍下来,沉寂已久的红星市,被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

但与此同时,“汇川”的资金链,也瞬间被拉到了断裂的边缘。

夜深了,赵大刚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他一个人坐在桌前,面前摊着一本账本,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各种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