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钞能力是最低级的,人情世故才是王炸(第2页)
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面容严肃的中年男人正坐在办公桌后,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梁文浩递上去的文件。
他就是刘科长,人称“刘阎王”。
梁文浩就那么站着,不卑不亢,一言不发。
当赵淑芬被龙哥领进来的时候,刘科长只是从眼镜上方瞥了她一眼,没有起身,也没有说话,继续低头看他的文件。
赵淑芬没有在意对方的冷遇,她环顾了一下这间陈设简单的办公室,目光最后落在了墙上挂着的一副字上,上面写着“宁静致远”四个大字。
她忽然笑了笑,用一种闲聊的语气:“刘科长这字写得真好。我有个朋友,也喜欢写这四个字。他总说,心不静,走不远。”
刘科长翻动文件的手,停顿了一下。
他终于抬起头,正式看向赵淑芬,将文件往桌上一推,语气公事公办:“赵老板是吧?你们这批货,手续我看过了,是齐全的。但是,按照规定,既然有第三方公司——也就是恒升船务,对这批货的属性提出了异议并提交了重新评估的申请,我们就必须暂停放行,等待评估结果。这是规矩。”
梁文浩的眉头皱了起来,刚想开口,却被赵淑芬用一个眼神制止了。
赵淑芬往前走了一步,双手轻轻搭在办公桌的边缘,身体微微前倾,看着刘科长的眼睛,语气依旧平和。
“刘科长,您说的规矩,我懂,我们是正经生意人,最讲规矩。”
“但是,规矩也分大小。为了一家公司的商业竞争,卡住一批重要的物资,影响到一个省的重点项目,这个规矩,是不是就有点小了?”
刘科长的眼皮跳了一下:“赵老板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重点项目?”
“也没什么大事。”赵淑芬说得轻描淡写,“就是南洋的陈先生,想看看我们江右省的传统手工艺还能不能跟得上时代。这批红木,是他老人家点名要的,用来给一批准备出口的丝绸样品做包装和展柜的。江右省里很重视,希望我们‘汇川’能把这件事办好,给家乡的传统产业探探路。”
刘科长在海关系统里混了半辈子,对南国商界这些翻云覆雨的大人物,不可能没有耳闻。他更清楚,能让白天鹅宾馆那位周处长亲自打电话的人物,背后站着的人,绝不是他能惹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