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顶级辅助在此,请尽情输出!(第2页)
一番简单的寒暄和介绍之后,众人分宾主落座。
“早就听闻赵总的‘东方雅集’在羊城声名鹊起,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陈老板的目光在长案上的那几件器物上扫过,最后落在了那件剔红漆盒上,赞叹道。
客套话过后,气氛便逐渐进入了正题。
赵小丽能感觉到,那两位商人的态度虽然客气,但言谈举止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审慎的距离感。他们显然已经听闻了“东方雅集”在新加坡所面临的困境。
她走到了那件剔红漆盒旁,轻轻地将它捧起。
“陈老板,您是行家,应该知道,一件好的剔红漆器,从制胎到成品,需要上百道工序,历时一年以上。”
“我们这件漆盒的匠人,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师傅。他从十五岁开始学艺,这双手,和生漆、刻刀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他说,每天清晨,当他走进工坊,闻到那股熟悉的漆味,心里才觉得踏实。”
接着,她又走到了那套青瓷茶具前。
“林太太,您身上的旗袍真美。”她先是真诚地赞美了一句,引起了林太太的注意。
“我们‘东方雅集’的瓷器,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您看这釉色,叫‘雨过天青云破处’。烧制这种瓷器的窑口,至今还坚持用最传统的柴烧。匠人们说,只有燃尽的松木,才能赋予瓷器这样温润的生命力。每一次开窑,都像是一场未知的赌博。天气、湿度、火焰的温度,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会造就独一无二的成品。”
她拿起一只小巧的茶杯,递到林太太面前:“您触摸一下,感受一下它的温度。这不只是一件器物,它是有呼吸的。”
林太太的指尖触碰到那光洁而温润的杯壁,脸上流露出一丝动容。
赵小丽的讲述,像一个文化使者,将那些冰冷的商品,还原成了一段段有温度、有情感的传承。
陈老板和林先生脸上的客套和审慎,渐渐被一种专注所取代。
“赵小姐的故事,讲得很好,很动人。”
就在气氛最为融洽的时候,一直没有怎么说话的林先生,忽然开口了。他的语气很平和,但提出的问题却异常尖锐。
“但是,我们是商人。再动人的故事,也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我听说,李嘉海先生已经放出话来,新加坡所有的高端渠道,都不会接纳‘东方雅集’的产品。我们就算拿了货,在本地也寸步难行。赵小姐,对于这个风险,你打算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