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紧急粮食替代方案》(第2页)
48小时后,毒理组给出第一阶段结果:
– 实验兔72小时内无角质化、无神经系统异常;
– 人源肝细胞体外培养未检测到朊病毒扩增;
– 土壤样品中的“蚀变因子”被β-溶蚀链霉菌稳定转化为可吸收磷酸盐,残留量低于安全阈值。
林青盯着报告,眼圈发黑,却第一次露出笑意:“绿灯。”
薛羽把报告折成两折,塞进胸前的防水袋:“下一步,把薄荷换成马铃薯。”
三天内,他们把弹药库改造成六层立体栽培架,首批三十箱脱毒马铃薯苗被移栽进β-营养土;一周后,薯苗长出墨绿色的心形叶片,叶背泛着和薄荷一样的银蓝光。
林青站在栽培架之间,仰头望向模拟日光板,声音低却坚定:“如果这批马铃薯亩产能达到灾变前的一半,我们就能把战线再撑半年。”
薛羽接话:“半年后,如果次元兽还没把世界啃完,我们就把它们全部种成粮食。”
两人相视一笑,眼底映着同一束银蓝色的微光——那既是植物的荧光,也是人类在末日里仅剩的倔强火种。
要把马铃薯端上三万人的餐桌,光靠“长势好”远远不够。林青和薛羽把“安全无变异”当成一场没有退路的战役,他们给每一颗马铃薯设下七道生死关——只要任何一关亮红灯,整批薯苗立即焚毁,连灰都不留。
第一道:基因锁——把马铃薯变成“玻璃人”
科研所连夜调出灾变前最完整的马铃薯全基因组图谱(国际马铃薯中心灾前备份),以此为“原教旨”参照。
所有移栽薯苗全部采用脱毒组培苗,并在体外阶段插入两段“自杀基因”:
– 若检测到任何外源动物基因片段(来自次元兽或变异兽)插入,启动Crispr-Cas12a,72小时内细胞凋亡;
– 若检测到基因组发生超过0.1%的snp(单碱基突变)累积,启动rnA干扰,阻断淀粉合成酶,薯块停止膨大,自动“绝育”。
许蔚小组每天抽测20株样本,用便携式nanopore测序仪做“快速扫描”,结果实时上传云端比对。
第二道:代谢指纹——让毒素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