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杂的风 作品

第382章 后续行动方案

傍晚六点,军区基地准时亮起第一批照明灯。钠灯的黄光从高杆顶端倾泻而下,像一层浓稠的蜜,把操场、仓库、临时集市统统镀成温暖的琥珀色。锅铲敲击铁锅的声响、孩子追逐的笑闹、柴油发电机低哑的轰鸣,全都被这蜜光黏在一起,蒸腾出久违的烟火气。薛羽站在三号宿舍楼三层西侧的窗口,鼻尖几乎抵着玻璃,呼出的白雾在窗棂上结出一层细小的水珠。 “民以食为天,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他低声念了一遍,像在确认某个古老咒语依旧有效。

今天食堂加了菜——真空稻米蒸出的第一笼米饭、冻库里仅剩的几扇变异猪肉被切成大块红烧,再拌上脱水胡萝卜与青椒——久违的油脂香顺着楼道一路爬上三楼,把整栋宿舍楼里的人都赶去了食堂。薛羽没去,他站在窗前,看楼下排队的长龙:穿迷彩的士兵、套白大褂的科研人员、裹着旧棉袄的平民,每个人手里都端着碗,碗沿缺了口,却像捧着圣器。队伍最前头,掌勺的老刘挥舞着大勺,每舀一次,蒸汽便腾起一道白虹,虹光里浮动着米粒的金黄、肉块的赤亮,像一场短暂而盛大的日出。

薛羽的喉结动了动,胃里却反常地平静——不是不饿,而是饿过了头,变成一种钝钝的踏实感:那批从风陵渡“冷冻墓场”里抢回来的粮食,足够基地再撑一两个月。一两个月,足够让科研部把裂喉鸮的声波频率逆向解析成武器,足够让工兵连把那条通往地下仓储层的隧道掘进五百米,足够让林青把“麦穗”行动的第二阶段从图纸搬进现实。

敲门声就在这时响起。

笃、笃、笃——三声,不轻不重,带着军人特有的节奏感。

“进。”薛羽没回头,依旧盯着窗外。

门轴发出熟悉的吱音,林青的身影从门缝里挤进来,先是军靴,然后是卷起的袖口,最后是一张被风吹得略显发红的脸。他左手拎着一只褪色的帆布文件袋,右手提着两罐用旧报纸包得严丝合缝的玻璃瓶,瓶口隐约透出酱菜的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