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乐 作品

第243章 古今共振,继往开来!(4K)(第2页)

虽然篇章名字变了,但大体的创意仍然是沈良最初提及的方案。

因为这个方案的核心创意太好,改无可改。

反正九位顾问抓破脑瓜,整整冥思苦想三个多月,仍然找不出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

看着讲台前滔滔不绝讲述方案的沈良,和之前的凯子哥一样,现场的评委们一个个都露出满意、惊讶、惊叹等等交织在一起的表情。

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完全被串联起来。

第一章节‘缘起’里的日晷、击缶而歌是文明的初曙,是礼敬先贤。

第二章节——演进。

以司母戊鼎为代表的青铜器作为开场,现场演奏大乐。

然后。

由孔子的‘三千弟子’吟诵《论语》。

穿越千年,继往开来。

要场面,有场面,要气势,有气势,要寓意,有寓意。

随着沈良的讲述,现场的评委们先后进行打分。咸鱼墈书 埂芯最筷

竞选现场的评分被细分为22项。

沈良团队在传统文化元素运用这一项上,毫无疑问是满分中的满分!

此次奥运会的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核心思想是文明、和谐。

以活字印刷术的方式呈现‘和’字的演进。

和,是和平的和,和谐的和,‘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和!

主题契合度?

满分!

艺术创新性?

不论是击缶而歌,还是Led画轴展开、机械式的活字印刷术、火焰升腾等等。

满分!

看到这样朝气蓬发的年轻人,评委们一个个都面露笑容。

这才是我中华英才!

这才是他们想要的,举世震惊的方案!

不过。

人无完人。

在团队协作能力、演员调度能力、成本控制、环保与可持续性、应急预案完备性、技术实施可行性方面,沈良的得分并不高。

前面两条得分低,那是因为沈良的履历里没有大型晚会导演经验。

他拍摄的影视作品中,也没有那种现场调度上万人的大场面。

成本、技术、环保三个方面,全是因为一点。

贵!

这个方案太贵!

每一个章节都很贵!

瞧瞧沈良的方案,没有一个环节是省钱的。

特别是最后那个无人机点火方案。

惊艳吗?

惊艳至极!

在鸟巢组成一个由无人机组成的凤凰。

太他妈惊艳了,如果能实现,绝对能震撼几十亿人。

但仅仅无人机的研发费用就要1-2个亿。

贵,其实也不是问题。

开幕式的预算是10亿美金,麻烦的是,即便研发成功,也不能够保证百分百成功。

国内申办奥运的初衷是展示华夏,这种级别的盛会,哪怕是99.99999%的成功率,都要考虑剩下的0.000001%。

更别说这种差了好几个百分点的方案。

好是真好。

如果放弃了,太可惜。

纠结。

多位评委不约而同地生出同一种情绪。

有时候看见太惊艳的方案,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直到沈良陈述完毕,北电团队离开会议室,包括奥组委主席在内的八位评委,依旧心绪难宁。

“各位,你们觉得小沈的方案怎么样?”

少顷,奥组委负责人刘齐喝了一口浓茶。

“都说说吧,畅所欲言。”

文化活动部部长王凝摘下眼镜,一边擦拭镜片,一边道。

“沈良这套方案,我个人觉得是目前为止最好的方案,特别是最后的点火仪式,我现在闭上眼睛都能想象到凤凰衔火的冲击力。”

“无人机点火确实够前卫,够震撼。”

张合平掏出钢笔在预算表画了几个圈。

“但光无人机研发就要吃掉2个的亿预算,这还不算几万颗进口rgB-Led灯珠,以及训练需要的费用。”

“贵也就罢了,如果最终呈现效果不佳,对年轻人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一点?”

对沈良,张合平接触的很早,虽然他现在不负责紫禁城影业的业务,但欣赏没有半分减少。

他说这番话不是为了否定方案,反而是维护沈良。

航天研究院的张工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无人机点火的方案难度确实不低,沈良不是工科出身,可能低估了其中的难度,按照他的方案,最完美的状态需要500架无人机。”

“同时控制500架多旋翼无人机,既要保持姿态,还要确保不炸机,难度很高。”

“很高?”

刘齐敏锐地捕捉到了重点。

“也就是并不是无法攻克?”